現在的小學生壓力比以往都要大,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從小就要很優秀,生怕孩子在起跑線上落後於人。但是一個只會讀書的孩子稱不上是“優秀”,只有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發展,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小亮是一個2年級的孩子,父母從小對他學習方面的要求很高,每次有客人來家裏,都要把他的成績和榮譽拿出來誇獎一番。上次期末考試之後,小亮本來信心滿滿能拿三科100分,可是數學卻只得97分,年級第一也就失之交臂了。媽媽知道後滿臉不高興,小亮很委屈,他記得自己都做對了。
後來,老師把試卷發到學生家裏,小亮看着被扣分的題目,百思不得其解,媽媽一邊罵他笨蛋,一邊把試卷拿過去看,突然媽媽大聲地喊道:“11-4=7憑啥是錯的?”原來這道題目問的是“教室裏現在有11盞燈,如果拉滅了四盞,請問還剩下幾盞燈?”孩子寫的回答是“11-4=7”,卻被老師打了一個大紅叉。
越想越不服氣,小亮媽媽拿出手機跟老師聯繫,氣勢洶洶為孩子討公道:“這道題11-4=7不對嗎?憑啥被扣分?”數學老師也很無奈地説:“今天已經有好幾個家長來問了,你們先看清楚題目問的是還剩幾盞燈,雖然拉滅了四盞燈,但是它們並沒有壞,所以剩下的自然還是11盞燈,其實這道題主要考驗的是孩子的思辨能力。”聽了老師的解釋,小亮媽媽感覺自己被“打臉”了,別説責怪孩子了,自己都被繞進去沒審好題目就想當然了。這道題拐了一個彎來考察學生,使得很多人都中了“陷阱”,側面反映出孩子不能只是死讀書,還要學會發散思維、提高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