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江南已經入夏,並且到了一年中最悶熱的梅雨季節,此時氣温環境非常利於病菌繁殖滋生,人們飲食稍有不慎便容易引起胃腸炎。
常言“民以食為天”,任何時候,食品安全較之營養、口味都是更重要的標準。疫情之下,生鮮食物還能進家門嗎?生鮮食物該如何處理,如何吃得更安全?要確保生鮮吃得安心不致病,不妨掌握這些竅門。
正規渠道購買生鮮,保證食材新鮮
要明確的一點是,生鮮可以吃,但挑選方法有很多講究。
首先,市民購買生鮮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前往有國家標準認證的生鮮市場購買食材,確保生鮮食品來源安全。其次,判斷生鮮產品的新鮮與否很重要,要知道海鮮類產品本身含有病毒的風險就高於其他產品。最後,疫情期間市民仍應堅持錯峯買菜,避免過多人員聚集在生鮮市場。購買時也不宜長時間久留,不要用手直接觸碰生鮮食品。如需要接觸,不妨準備好一副一次性手套,以降低污染風險。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目前仍處於疫情防控期,市民應謹慎購買境外生鮮食品。
目前從全球研究報告看,並沒有發現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食物傳播,也沒有研究報告稱,水生動物可以感染新冠病毒。但病毒不能通過食物傳播,不等於不會通過物品傳播。
境外生鮮一般由冷鏈配送,生鮮一旦在中高風險國家或地區停留過久或者遭遇以下情況,比如開箱後未得到及時處理,污染風險便會增加。低温無法殺死病毒,只能將其暫時冷凍,一旦解凍,病毒便會恢復本來的活性。此時,若未及時做好個人防護,完全有可能增加致病風險。
處理生鮮要及時,生熟分開做好手衞生
買回家的生鮮若在室温下存放過久極易變質、腐敗,因此要儘量縮短在自然環境中的時間,馬上處理。如果生鮮食品當頓食用,建議放在專門的盆中;如果要繼續冷藏或冷凍,可以簡單處理後,放在專門存放生鮮的保鮮抽屜或冷凍抽屜中。比如,魚類可以先將魚鰓和內臟等部位去除,沖洗乾淨後,根據每次食用的量切割分裝,放入冷櫃內冷藏儲存,這樣可以防止反覆解凍導致的二次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冷凍還是冷藏,都必須生熟分開。而且,食物放進冷凍室時,要包裝嚴密,避免互相污染。必須用至少兩層不透水的包裝,既避免生食中的微生物污染其他食品,也避免氧氣進入食品當中,造成食物氧化劣變。
冷凍的生鮮食物也要儘早食用。雖然冷凍食品在零下18攝氏度可保存半年以上,但其風味口感都會變差,營養含量會降低,脂肪和蛋白質會不同程度地氧化。儘早食用既有利於口味,也有利於營養,還有利於環保。包裝上最好寫上儲存日期,避免存放太久被浪費。
接觸生鮮的容器、案板、刀具、水池和包裝等,也都要妥善處理,避免污染。
如果只有一個水池,那麼建議先洗蔬果,後洗生鮮。清洗和分割生鮮的案板刀具和容器最好是專用的。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沖洗生的肉、禽、生鮮等,防止濺灑污染;切分完成後,把案板和水池及時洗乾淨,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消毒處理。
處理過生鮮的碗盤和筷子,也要及時清洗和消毒。裝過生鮮的袋子及時處理,不要隨手放在桌上、櫥櫃上。
處理生鮮的過程,有一定污染風險,因此市民要注意及時洗手,建議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而且,很多水產品帶有致病菌,處理時一旦手被刺傷,極易出現感染。建議佩戴比較厚的廚房手套操作,如果直接用手操作,處理之後要徹底洗手並消毒。還要注意,沒有洗手之前,不要再觸碰其他食物和容器。
生鮮高温煮熟方可食用,警惕黴變食物
生鮮食品一定要全熟食用,諸如生蠔、三文魚等海鮮產品不建議生吃,高温煮熟方可食用。
一些生鮮食品或未經徹底煮熟食品含有寄生蟲卵或幼蟲,進食後易引發食源性寄生蟲病。目前,對人體健康危害嚴重的食源性寄生蟲有肝吸蟲、肺吸蟲、薑片蟲等,很多生鮮水產品的體內,也可能攜帶這些寄生蟲。因此,食用生鮮前一定要將食材煮熟、煮透。
生的魚肉等食物與其長時間冷凍,然後一次一次烹調,不如及時處理,一次多做一些,烹熟後再分裝成幾份,冷藏或冷凍保存。這樣既能及時殺滅致病微生物,避免污染冰箱,吃起來也更為方便。每次拿出一份,鍋里加熱幾分鐘,或微波爐加熱兩分鐘,保證食品中心温度達到70℃即可。
梅雨季節空氣悶熱、潮濕,食物極易發生黴變,一旦發現食物外觀或味道異常,應立即停止食用,並及時丟棄。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