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萬“後浪”疫後求職:計劃有變理想未變

畢業典禮線上舉行,畢業集體照靠P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屆大學生的畢業顯得有些“潦草”。而被疫情改變的,除了畢業的儀式感外,還有同學們的人生軌跡。

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比2019年增長40萬人,創出新高。進入7月份,全國高校畢業季開始。走出校園後的同學們都走向哪裏?疫情如何影響了他們對就業的選擇?

870萬“後浪”疫後求職:計劃有變理想未變

被疫情打亂的計劃

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應屆畢業生鄭思煒在今年3月初拿到了美國波士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受疫情影響,她決定放棄入學,加入找工作大軍。

“我之前很想去美國。但疫情讓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感覺美國給亞裔的機會比較少,如果過去上網課的話,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我也不想延期一年,所以還是決定找工作。”鄭思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應屆畢業生有種計劃被打亂的感覺,對於性格開朗樂天的鄭思煒來説,計劃被打亂沒有給她帶來太多的心理變化,但她也有“學霸”同學因為留學計劃被打亂,正處在非常焦慮的狀態。

“本來想好了要出國讀書,也付出了很多時間、精力、金錢去準備,計劃突然被疫情打亂,又不想‘委屈自己’隨便就業,肯定會不甘心,會有挫敗感,其實疫情改變了蠻多人的選擇和人生道路。”鄭思煒説。

當鄭思煒決定放棄去美國留學的機會,轉而找工作後,她就開啓了“火力全開模式”。

“春招的渠道比較像煙幕彈,很多時候不是真的有崗位需求,只是掛在那裏。大公司流程很長,遲遲沒有動靜,讓人很着急。”鄭思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根據近日58同城發佈的《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下稱《報告》),該屆畢業生即便暫時沒有較高的薪酬待遇,也能坦然接受,尤其是高學歷畢業生渴望發光,認為個人發展比薪資重要。86%的畢業生選擇畢業後立即工作,超四成畢業生已經找到工作。

870萬“後浪”疫後求職:計劃有變理想未變

從58同城發佈的數據看,今年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並不容易。年初從澳大利亞畢業回國的張若雲就因為就業形勢嚴峻,放棄了今年春招,決定空檔一年(gapyear,即“間隔年”),等待再戰2020年秋招。

張若雲本科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會計學專業,研究生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主修金融,但她在實習中發現自己對市場營銷很感興趣,心中有些搖擺,加之疫情的影響,她對找工作更加迷茫。

“疫情是我做出這個決定的催化劑。剛回國就遇上了疫情,面試、實習都不方便,周圍的人也都説大環境不好,加上自己對未來比較迷茫,怕隨便投了一個不喜歡、不適合的工作,將來付出的時間、精力成本比較高,所以決定空檔一年來看清自己和充實自己。”張若雲説。

“我去挖化石咯”

鄭思煒説,身邊的同學們各有各的想法,有些人一上大學就很明確要去好的公司、賺較多的錢,朝着這個目標努力;也有一些人想找份普通的工作,過安穩的生活;也有人覺得當初沒有選好專業,要換個專業讀,彌補以前錯選專業的遺憾。

陰琦玉就是想要換跑道的畢業生。

“嗚嗚嗚!我以後就去挖化石咯,謝謝俄語,俄語再見!希望所有疑慮的追夢人都能勇敢起來。”當陰琦玉在2020年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碩士招考擬錄取名單中看到自己名字時,忍不住在朋友圈發表“宣言”。

從上外俄語系到中科院古脊椎所,陰琦玉實現了所謂的“劈叉式考研”。

陰琦玉從小就對動物行為和形態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語言學和地質學、生物學是完全不同的方向,為了追逐自己的夢想,零基礎的她為了考進國內最頂尖的古脊椎所,從大三暑假開始就制定了嚴格的時間表,並雷打不動地堅持執行。

7點半起牀,8點晨跑和早飯,近9點開始上午的學習,且學習期間不看手機不吃零食,12點半午飯,14點開始下午的學習,18點半晚飯,19點半開始晚上的學習,22點回宿舍。

陰琦玉把完成課業任務外的所有時間都用來補充古生物專業知識,展開對古生物的系統性學習。

初試過後,經過漫長的等待,陰琦玉終於收到了複試消息,但由於疫情,古脊椎所複試採用了線上面試的方式。

“古脊椎所今年的複試前所未有地採用了線上面試的方式。為了應對線上面試的新挑戰,我找同學幫自己模擬面試場景和網絡帶來的距離感。在真正面試時,感覺比平時面試更加放鬆和自如。”陰琦玉説。

陰琦玉憑藉自己的努力在這個春天如願拿到中科院古脊椎所的錄取通知書,而當鄭思煒決定找工作時,剛巧趕上了春招的小高峯。

“我開始‘瘋狂’地投簡歷,但投出去的簡歷遲遲沒有回應,焦慮感來自不知道有沒有投對方向。我當時積極關注學校就業辦和學院發佈的各種招聘信息,與輔導員溝通自己的擇業方向,在不同的招聘渠道投簡歷,從領英上直接加自己想去公司的員工,努力介紹自己。後來投出去的簡歷才慢慢有了迴音。”鄭思煒説。

鄭思煒也坦言,疫情給找工作面試帶來了很多不便。因為大多數面試都是通過線上進行的,不能真正地走進公司,感受公司的氛圍,她對此感到遺憾。

《報告》數據表明,89%的2020屆畢業生將線上面試作為主要面試方式,通過“雲求職”來投遞中意的企業和崗位。

上海外國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曹姝婧表示,“對於用人單位、學生、高校就業部門,這都是史無前例的挑戰。很多單位認為線上考核沒辦法完全瞭解學生,也採取一種觀望的態度。為此,學校提供了網上就業服務諮詢、空中宣講會、雙選會等線上服務,學校也通過向用人單位主動推薦等多種形式開拓畢業生就業的渠道,確保畢業生最大程度就業。”

“95後”的標籤

像張若雲一樣選擇空檔年的留學生並不少。據她介紹,受今年疫情的影響,本來想在國外工作幾年再回來的同學都回來了,其中有三到四成感到工作難找,選擇空檔年。

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不少選擇空檔年的同學準備一邊備考今年的CPA(註冊會計師)、CFA(特許金融分析師),一邊等待秋招,但他們也受到了不少來自家庭的壓力。而張若雲準備用這一年時間參加普華永道YouPlus特訓計劃。

普華永道YouPlus特訓計劃是一家成立於2017年的非學制類外資職業培訓機構,為學生以及對就業感到迷茫的就業者做就業指導。“根據老師的建議,我還是比較適合財會方向,接下來,會在普華永道做審計實習,進一步從實踐中瞭解財會行業,希望通過就業輔導、培養就業能力,在今年的秋招中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張若雲説。

實際上,在2020年就業不利、滯留到秋招的畢業生不乏其人。而今年秋招主要是面向2021年的畢業生,到時候必然導致就業擠壓,競爭激烈。但她對將要到來的挑戰並沒有感到畏懼。

《報告》也顯示,整體來看,2020屆畢業生的信心滿滿,近90%的畢業生對未來發展持自信、樂觀的態度。

張若雲、鄭思煒、陰琦玉都是95年後生人,她們成長過程中獲得的資源、接觸到的世界更為開闊,自我、有想法、不將就,是她們這代人的標籤。

經過一番努力後,鄭思煒在今年3月底拿到了心儀的offer,成為春招大軍中的佼佼者。

“在我們這羣人身上,同伴壓力(PeerPressure)是很大的事情,身邊的同伴在積極地找工作、追求自己的理想,也會影響到我們。”鄭思煒雖然放棄留學選擇就業,但她並沒有因就業而放棄自己的理想。

“我就業的方向與自己留學選擇的專業是一致的,未來可能還會選擇去國外讀書,但經歷過職場後,未來要上的學和今天出去上的可能完全不同。”鄭思煒説。

“追逐夢想永遠都不是一個錯誤,錯的是對自己的盲目否定或盲目自信。”陰琦玉説,她未來還將帶着考研時的動力、毅力和定力,在研究生階段腳踏實地學習,並希望繼續深造,在古生物領域深入研究下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60 字。

轉載請註明: 870萬“後浪”疫後求職:計劃有變理想未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