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郎世寧等作 《純惠皇貴妃朝服像》
御題:《純惠皇貴妃》
設色絹本 鏡框
198 x 123cm
2015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2015年秋拍“大雅雍容——清代后妃肖像”專場在香港會展中心舉槌。其中,郎世寧等作《純惠皇貴妃朝服像》以3800萬港元起拍,經過多輪競價後,最終以1.21億港元落槌,加上佣金以1.374億港元成交。
一幅妃子畫像都這麼值錢,若集齊了十幾位皇妃的作品,那該有多少真金白銀啊!
《心寫治平圖》,別稱《乾隆帝后妃嬪圖卷》,高52.9釐米,長688.3釐米 。原藏於圓明園,現收藏於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圖卷展出時的文字説明為:“乾隆元年(1736年)郎世寧等為乾隆皇帝和皇后、十一位妃嬪的畫的像。其中皇帝、皇后、令妃為郎世寧所畫,其餘七人為郎世寧的弟子所繪,最後三人為宮廷畫家續畫。”
郎世寧是來自意大利的宮廷畫家,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清朝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
不過在乾隆眼裏,郎世寧雖然是“三朝元老”,卻一直有些不懂規矩,因為這位“洋臣子”總是上書要求給自己畫肖像畫。在古人的傳統觀念裏,對於畫肖像畫相當忌諱。按照華夏的傳統,肖像畫是要被擺放在神位上用於祭奠的,換句話説,只有死人才要畫肖像畫。乾隆因此很不願意聽取郎世寧的建議。
為了打開乾隆皇帝的心結,郎世寧用歐洲君主都會讓畫師為自己畫像,並懸掛在正廳供世人觀賞的例子勸服他,並表示大清正逢盛世,天下太平,若是乾隆能夠畫出肖像畫,讓天下都一睹帝王威儀,豈不是讓四方諸國更加賓服。
乾隆聽到這裏,終於下定決心,讓郎世寧也為自己繪製肖像畫。在精心的準備後,乾隆皇帝穿上嶄新的龍袍,端坐於龍椅之上,充當郎世寧的“人體模特”。待畫像完成之後,乾隆仔細端詳着這幅肖像畫,覺得畫中的自己英明神武,器宇不凡,切實是畫出了大清君主的威儀。隨後,他還要求郎世寧為自己的皇后及嬪妃共十二人作畫,組成一套《乾隆及后妃圖卷》,供清宮珍藏,讓後世子孫敬仰。
全套圖卷繪製完成後,乾隆皇帝並沒有按照郎世寧的想法,將其懸掛起來供世人觀賞,而是命內務府的太監好生珍藏起來,偶爾從紫檀木盒中拿出供自己鑑賞。
其實,乾隆皇帝一生也只看過三次,即繪製完成之時、七十歲時和他退位之際。據傳,乾隆看完此畫後,隨即將畫密封於盒內,旨諭有誰竊視此畫,必凌遲處死。
乾隆皇帝心裏是怎麼想的,我們不知道,或許在封建禮教森嚴的時代,乾隆皇帝即使身為君主,也沒有勇氣挑戰幾百上千年禁錮的思想吧!
如今,我們有幸一睹皇帝一生都只看過三次的畫像風采。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真實寫照的肖像,從服裝色彩、頂戴佩飾一絲不苟的描繪中,顯現出這些人物在宮廷中的地位差異。
乾隆皇帝頭戴冬季服冠,紅纓頂,海龍皮帽,冠頂銜大珍珠一顆;身着明黃色龍袍,領袖邊供為石青緞繡五彩雲金龍,加海龍皮領。
皇后頭戴冬季服冠,用海龍皮帽檐,冠頂一東珠;耳飾左右各三,每具金龍銜一等東珠各二,身着明黃八團龍袍,石青緞領袖上繡彩雲金龍,外加海龍皮領。
貴妃頭戴冬季服冠,海龍皮帽檐,冠頂東珠一,耳飾如皇后,用二等東珠;身着皮領明黃緞繡彩雲金龍八團冬龍袍,領袖具為石青緞繡五彩雲金龍。
妃頭戴冬季服冠,海繡帽檐,頂飾東珠一顆,耳飾如貴妃,用三等東珠;身着金黃緞繡五彩雲金龍八團冬龍袍,領袖均為石青緞繡彩雲金龍,海龍皮領。
嬪頭戴吉服冠,海龍帽檐,冠頂帽檐,冠頂飾東珠一,耳飾如妃,用四等東珠,身着香色緞繡彩雲金龍,海龍皮領。
十二位后妃嬪的順序為:皇后、貴妃、純妃、嘉妃、令妃、舒妃、慶嬪、穎嬪、忻嬪、惇妃、順妃和循嬪。
孝賢皇后(1712-1748年),乾隆帝原配妻子,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其父李榮保為察哈爾總管,其弟為協辦大學士傅恆。
貴妃(不詳-1745年),即慧賢皇貴妃高氏,大學士高斌女,初隸包衣,後入滿洲鑲黃旗。
純妃(1713-1760年),即純惠皇貴妃蘇氏,亦稱蘇佳氏,蘇召南之女。
嘉妃(1713-1755年),即淑嘉皇貴妃金氏,上駟院三保女,吏部尚書金簡之妹。初隸內務府漢軍旗,後為正黃旗包衣人,賜姓金佳氏。
令妃(1727-1775年),即追封的孝儀皇后魏氏,內管領清泰女,本為漢軍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族入滿洲鑲黃旗,稱魏佳氏。
舒妃(1728-1777年),葉赫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侍郎永綏女,納蘭明珠曾孫女。
慶嬪(1724-1774年),即慶恭皇貴妃陸氏,陸士龍女。後因仁宗(嘉慶)幼時為妃所鞠,撫育周全,與生母無異,故喪禮辦得非常隆重,追晉為慶恭皇貴妃。
穎嬪(1731-1800年),巴林氏,蒙古族,蒙古鑲紅旗人,都統兼輕車都尉納親之女。
忻嬪,生年不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去世,追贈貴妃。即忻貴妃戴佳氏,滿洲鑲黃旗人,總督那蘇圖女。
惇妃(1746-1806年),汪氏,滿洲正白旗人,都統四格之女。其女即固倫和孝公主,下嫁和珅子豐紳殷德。
順妃(1748-1788年)鈕祜祿氏,即被降為順貴人的鈕祜祿氏,總督愛必達女。
循嬪(1758-1797年),伊爾根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總督桂林女。
畫卷上的后妃女子,進宮時間有先後之別,地位有高低之差,故排列順序也應合情合理。但以上名稱皆為畫像時的稱號位份,不是她們的最終品級。如令妃追諡為孝儀純皇后;貴妃死前晉封皇貴妃,死後諡號“慧賢皇貴妃”;純妃、嘉妃都在死前晉皇貴妃;慶嬪追晉為慶恭皇貴妃;順妃最終降為順貴人,穎嬪、忻嬪、循嬪都最終晉了貴妃。
這些肖像畫在現在看來,儘管服飾稍有變動,面龐神態則一模一樣。雖然看起來好像都是同一張臉,但作者諳熟解剖結構,人物面部略有明暗,五官十分清晰,鼻子、鼻翼和麪頰部分用色彩渲染,表現出立體的效果,又很精確地描繪了肌肉和皮膚的結構。
中國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