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PEER毅恆摯友:共創縣鎮高中生的生長空間

GET|PEER毅恆摯友:共創縣鎮高中生的生長空間

PEER毅恆摯友聯合發起人、秘書長劉泓

芥末堆 11月30日 Siyi 報道

“當我們探討縣城教育的時候我們在探討什麼?”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縣鎮高中畢業生或許意味着一個縣城未來的人才儲備。他們該如何接觸學校周邊的社區,得到合理的成長空間?

11月24日,在由芥末堆舉辦的GET2020“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教育科技大會上,PEER毅恆摯友聯合發起人、秘書長劉泓分享了十三年來對縣鎮高中生生長空間的探索。

“很多時候只要換一個視角,願意在這個地方和同學們、老師們一起去探索、去承載,就可以發現生活其實一直在繼續,而且也可以找到自己和同學們共同成長和行動的空間。”他説。

以下是劉泓演講實錄,略有刪改:

今天我帶大家去到在湖南、廣西、貴州的縣城中學。當你走進縣城中學的時候,你會看到到處都是高考標語,這很正常。在我們服務的這些學校,學生每天6點鐘起牀早自習,每天10到12節課程,23點晚自習結束,每週上課6.5天,每週休息3到6小時,每月休假2到3天,看起來都很平常。

無一例外,這些學校都去過衡水中學或者是湖南本地類似的學校進行考察。我們常講高科技,但在這些學校,低科技是比較靠譜的。大部分的公立學校都有監控並且一直開着,不需要魔鏡或者AI人臉識別,他們做了一個簡單的事情:班主任或指派老師每時每刻盯着監控,如果某位學生有點小動作,老師直接針對全年級通過麥克風説某某同學你在幹什麼,沒收手機等等,以此達到威懾作用,這樣的事情就在我們身邊發生。

所以我問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當我們探討縣城教育的時候我們在探討什麼?作為一個邊緣公益機構,我們可以做到什麼?

同樣經過三年,資源隨時隨地在向成績好的學生集中,大家經常討論內卷問題,究竟對於剩下的學生或者是哪怕是在快班中間不是最成績最好的一批學生,他們的成長狀況到底如何。我們常説每個個體成長是需要有尊嚴的,是需要有機會不僅僅接觸到學習,還要和周圍的人產生自然的聯繫,和環境、社區產生聯繫。可如果同學們連學校周邊的社區都沒有任何接觸,我們怎麼樣讓學生得到合理的成長。

夏令營的社區探索
GET|PEER毅恆摯友:共創縣鎮高中生的生長空間

中國有2800多個縣級單位,縣級高中是這個縣的“最高學府”。我們現在講鄉村振興、“十四五戰略”,其實未來一個縣的人才儲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縣高中的畢業生往哪裏走。如果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和身邊的環境產生不了聯繫,他們會去往哪裏?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方法進入到縣域,從十三、四年前開始,我們每年組織大學生志願者去到縣域高中開展夏令營活動,不是教語文、數學,核心是基於社區的服務學習課程,叫做社區探索課程。

這個課程的邏輯非常簡單,讓我們的學生有機會體驗學校以外和身邊的人產生連接的課程,有四個步驟:體驗、調研、行動、分享和反思,背後的方法論是青年參與式行動研究(YPAR —Youth-led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我們會跟學生們探討不同的社會議題,和大家分享一個兩年前在廣西龍勝中學的具體案例,在體驗的過程中,我們會設計一系列任務卡等此類接近遊戲化學習的方式,讓同學們用特定的視角來重新走入他身邊的社區。
GET|PEER毅恆摯友:共創縣鎮高中生的生長空間

有了這個體驗以後,我們會讓同學們做相互展示,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到底社區是什麼?和我們的關係是什麼?之後同學們會加入一個議題小組,我們將提供一些志願者帶來跟這個議題相關的課程,然後再進行調研,形成一個報告。當然調研不是結束,我們強調在調研結束之後,同學們要做一個對他自己關心的問題有實質改善的社會行動,最後做整體的分享和反思。呈現的過程很重要,它可以讓學生們看到他所做的行動和社區可以產生真實的聯繫。

類似的案例有很多,夏令營的探索只是一個載體,我覺得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一個課程,是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志願者都是儘可能去尊重同學們的,一起探索、共同成長,去做團隊活動、小組合作等等。

PEER空間與公共精神
GET|PEER毅恆摯友:共創縣鎮高中生的生長空間

我們下一步的考慮是,怎麼把夏令營短時間的能效放到長時間中去?所以我們決定,在合作的學校找到一個空間,叫做PEER。這個空間有常駐的摯行者,會在這個地方待半年、一年的時間和學生共同成長,同學們也有自治的活動組,有三個功能:

第一,它是學生生活空間,學生可以做課外活動,找人傾訴,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第二,它是一個學習空間,推出閲讀和研究性學習項目;

第三,它是一個公共空間,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這個空間很有趣的是,當你和同學們產生足夠的信任以後,你會發現在這個地方可以聽到同學們真實的聲音,我們確保學生是空間的主人。同時我們也知道,我們不是專業的心理老師,同學們會有很多心理方面的困惑,但他們未必願意去心理諮詢室。他們之前甚至覺得我們的摯行者都是“奸細”,他們更覺得心理老師會把他們的小秘密告訴班主任。所以我們知道,這個信任是可以被連接的,心理老師也願意和我們一起去跟大家建立橋樑。

同時,每個空間都是不一樣的,更重要的是找到適合每一個學校的點。

除了個體空間以外,我們也創造了同學們可以去到不同的空間進行交流的場合。每年冬天的時候,PEER空間冬旅人項目會把十個不同學校的學生聚到一起,做一個為期五六天的營會。我們也會在高中到大學的銜接之間,去設計一些能讓同學們更好地走進大學、瞭解城市的項目,一個偏時間導向,一個偏人文導向。

GET|PEER毅恆摯友:共創縣鎮高中生的生長空間

這是我們作為非常小的公益機構,能在這樣大的環境之下,為來自縣城的中學生所做的一些事情。

我們經常講,教育的目的是人,那麼我們應該給人的生長留出足夠的空間,去包容、試錯,當大家碰到問題的時候,説沒事,我們還在。最後想和大家説的是:很多時候只要換一個視角,願意在這個地方和同學、老師們一起去探索、去承載,就可以發現生活其實一直在繼續,而且也可以找到自己和同學們共同成長和行動的空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1 字。

轉載請註明: GET|PEER毅恆摯友:共創縣鎮高中生的生長空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