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節點,每年的6月份,人們會將眼光聚焦於高考大事上,儘管它每年都發生一次,高考狀元更是人羣中的焦點,畢竟考高分的難度你我皆知。2010屆的北京高考狀元,卻得到了與眾不同的待遇,他身上充滿了爭議。
這個人名叫李泰伯,儘管是個理科生,心中也有文學情愫。他的名字取自《論語》中的一篇,涉及到孔子和學生們對三皇五帝等人的評價,出了著名的典故與成語,如任重道遠。也許名字對人有一定的影響力,李泰伯從小愛看書,不僅僅是老師規定的課外讀本,甚至還涉及到了哲學。
李泰伯並非人們想象中的書呆子,他會在學習上花功夫,也專研過畫畫、彈過鋼琴,陽春白雪般的東西似乎都是他所鍾愛的,莫扎特的曲子成為了他常聽的音樂。傾聽不足以表現他的卓越,自己寫曲子才是令人驚歎的存在,他父親的手機鈴聲便是李泰伯利用閒暇時間寫出來的。
他的高中副校長這樣點評過這個男孩:“德、才、貌三者集於一身,是領袖級人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人才輩出,李泰伯已是人才中的人才,他站在哪裏,哪裏便會發光。他不僅僅是班長,管理班中事蹟,還是學校志願者協會的負責人,同樣是校學生會與學校學生會的主席。在人們竭盡全力備戰高考時,他早已知曉人的一生不僅僅為成績而活,而他將成績與社交做到了極致。
北京大學數學系曾經向這個少年遞出了橄欖枝,出乎意料的是李泰伯拒絕了,回憶起往事,他並沒有絲毫後悔,儘管他承認自己沒有清醒地規劃未來,但他明明白白地道出了自己的雄心壯志,他覺得年輕人就應該多接受挑戰,而他有信心。
高考結束後,他報名了清華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毫無疑問,去這些學校不費吹灰之力,他只需要考慮的是究竟去哪一所。最終,李泰伯在清華大學就讀一年,隨後去港大,後者已經允諾了64萬港元的獎學金。
然而,很早之前李泰伯已經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飽受着社會的熱議。高二時,李泰伯向美國11所名校發出了申請,無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絕。一時之間,“應試教育失敗的產物”像標籤一樣貼在了他身上,但人們根本沒有思考申請名校的困難,更沒在乎他每次申請時都只申請了全額獎學金。
所幸,嘲諷的人只會嘲諷,而他還會向上成長。2012年,李泰伯成為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大學生,後續又作為交換生去到了英國劍橋大學。2017年,李泰伯成為了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生,儘管這次他的研究方向轉到了醫學,與大學時期的計算機生物學有所區別。
大學畢業後,面對採訪,李泰伯淡然地説出了4個字:“感謝拒絕”。沒有打擊,他興許沒有今天的成績。當然,他用自己的事蹟告訴了我們,人類往往可以爬上最高的山,此路不通,另走一條便罷,總有一天能登上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