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舉世聞名,讓古今中外見識了明代造船業的發達和雄厚的實力。今天就從古書典籍中的圖示來看一看明代時期,海軍配備的種類繁多的戰船。
蒼山船:小型,吃水5尺,裝備佛郎機2門,碗口銃3個,鳥槍4把,噴筒40個,煙筒60個,火磚30塊,火箭100支,藥弩4張,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戰士33人,編三甲。第一甲佛郎機與鳥槍,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車輪舸:以輪擊水的戰船,長4丈2,寬1丈3,外虛邊框各1尺,內安4輪,輪頭入水約1尺,船速遠快於划槳。船前平頭長8尺,中艙長2丈7,尾長7尺。上有板釘棚窩,通前徹後,兩邊伏下,每塊板長5尺,寬2尺。作戰時先放神沙、沙筒、神火,之後掀開船板,士兵立於兩側,向敵船拋擲火球,發射火箭,投擲標槍,毀殺敵船。
赤龍舟:輕型,船身像龍,分為3層,內藏火器刀槍。船首如龍頭張口,內藏士兵一人,偵察敵情。龍背用竹片釘之,胸開一小鐵門,兩側各有1口供一兵划槳。身有堅木架2個,船龍骨以鐵墜,使船平穩。內部除兵器外不裝他物,2兵於其內發射火器,一兵掌舵操帆。常以數百船齊射攻敵。
網梭船:超小型,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內有2到4人,裝備二三支鳥槍,戰時二三百船蜂聚蟻附。
火龍船:輕型,分三層。以生牛皮為護,上有銃眼,中置刀板,釘板,下伏士兵。兩側有飛輪,4名水手。先偽敗於敵,誘敵登船,開動機關,使敵從上層落入中層刀板釘板中。
海滄船:中型,吃水七八尺深,風小時機動,配合福船。裝佛郎機4門,碗口銃3個,鳥槍6,噴筒50,煙罐80,火炮10,火磚50,火箭200,藥弩6張,弩箭100。乘員53人,水手9人,戰士44人,分4甲。第一甲佛郎機和鳥槍,第四甲火器甲。
連環船:輕型,長4丈,形似一船實為二船。前船佔三分之一,後船佔三分之二,中用2鐵環相連。前船有大倒須釘多個,上載火球、神煙、神沙、毒火,並有火銃,後船安槳載乘士兵。戰時順風直駛敵陣,前船釘於敵船上,並點燃各種火器,同時解脱鐵環,後船返航,後船既返,前船烈焰旋起,敵船遂焚。
鷹船:輕型,兩頭尖翹,不辨首尾,進退如飛,機動性強。四周用茅竹密釘以掩護,竹間留銃眼。常衝入敵陣,與沙船配合。
福船:大型,身高大,底尖上挑,首昂尾翹,樹2桅,艙3層,船面設樓高如城,旁有護板。士兵掩護在其後向敵船射箭發彈,擲火球、火磚、火桶。並順水順風撞沉倭船。船備艦首炮一門、大佛郎機6門、碗口銃3個、噴筒60個,鳥槍10支,煙筒100個,弩箭500支,火藥弩10張,火箭300支,火磚100塊,火炮20個,及冷兵器上千。乘員64人,水手9人,戰士55人,編5甲。一為佛郎機甲,操艦首炮、佛郎機,近敵擲火球火磚;第二甲是鳥槍甲,專門射鳥槍;第三、四甲為標槍。
蜈蚣船:仿葡萄牙多槳船,大型。底尖而闊,航行迅速,逆風亦可行,不懼風浪。上有大佛郎機艦炮,重千斤,並有火球、火箭。
中國四大古戰船之一的沙船。沙船方頭方尾,俗稱“方艄”;甲板面寬敞,型深小,幹舷低;採用大梁拱,使甲板能迅速排浪;有“出艄”便於安裝升降舵,有“虛艄”便於操縱艄篷:多桅多帆,航速比較快,舵面積大又能升降,出海時部分舵葉降到船底以下,能增加舵的效應,減少橫漂,遇淺水可以把舵升上。
另外,《武備志》記載的“子母船”與“三桅炮船”船圖已經亡佚了。
下面是它們的簡單介紹:
子母船:輕型,母船長3丈5,前2丈,後1丈5,只有兩邊舷板,內空,有一小船,上有蓋板,有4槳可劃,用繩索與母船綁。母船有柴火猛油,火藥火線。戰時母船迅速抵近敵船,釘在一起,點燃母船後人乘子船而返。看介紹估計與連環船類似。
三桅炮船:巨型,水師主力,身高大,首昂尾翹,航行迅速,不懼風浪。樹3桅,主桅高4丈,船長20丈,艙5層,船面設樓高如城,可容300人,配紅夷炮8門,千斤佛郎機40門。鄭成功水師曾以此大敗葡萄牙東印度公司艦隊及荷蘭殖民軍,此船造法樣式均失傳,僅東山島出土過殘骸。
【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