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現代教育之中不包含愛國的因素,那麼國將不國。但是歸根結底,這一項還得靠家庭的影響。但若是父母將孩子的培養方向只放在了知識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之上,那麼他們心中的知識是無法與情感相結合的,最終心中也不會存在祖國的概念。
比如説王淑貞,作為一個母親,確實是讓自己的孩子成龍,達到了母親對於孩子的期盼。但是這幾個孩子卻用着本國的資源,投身於他國之中。甚至連王淑貞自己也從來沒有將自己當成一箇中國人,以美國為最終目標,自學英語。
01
1897年,當時的清政府已經逐漸走向沒落,王淑貞正是出生在這個年代。王淑貞的家庭殷實,相比於其他農民家庭,無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王淑貞的父母用自己的財富為女兒埋下了錦繡前程。王淑貞在父母的支持之下學習了文化知識,既是如此,自然王淑貞相比於其他女子又高一等。
王淑貞19歲的時候,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嫁給了門當户對的李浩民。相比於王淑貞的家庭,李浩民乃是做着糧行生意,而且在學識上一點也不壓於妻子王淑貞,兩人婚後的生活自然是無比温馨。
雖然王淑貞接受過教育,但是在丈夫李浩民醉心於事業的時候,王淑貞卻能夠將家裏上下打點妥當,侍奉公婆也是無微不至。在和諧而又幸福的家庭之中,兩人共同孕育了十三個子女,可謂是多福多壽。畢竟是接受過教育之人,雖然這些年王淑貞都待在後宅之中甚少出門,但對於子女們的功課從來都是親自過問,毫無差錯。
1947年,李浩民的生意越做越大,同時為了滿足孩子們對於求學的渴望以及更好的教育,李浩民舉家搬遷至台灣,藉着台灣市場和上海市場的打開,王淑貞在台灣的日子過得非常殷實,居住着市中心且離學校近的房屋,家中還僱有專門的保姆。但是這一切美好的光景都止步於1949年。
02
1949年,當時乘坐太平輪號的李浩民在歸家途中不幸遇上海難去世。若是換成以前的王淑貞,必定能夠接手丈夫的事業,但是自從王淑貞安心過起了豪門太太的生活,生意之上的事情已經很少過問。
當時的王淑貞已經52歲,即使丈夫生前留下積蓄,但是想要負擔十三個孩子的費用,難於登天!在這種困境之下,王淑貞選擇變賣房屋,利用自己的力所能及之事供養孩子上學。當時變賣房產之後,只能遷往郊外安住,孩子們的上學來回十幾裏的行程,卻從未放棄。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各個出類拔萃,沒有埋怨生活的不易,就算是夜晚只能在小油燈跟前學習,但是一路卻從本科升至博士。
十三個孩子出自寒門,卻能夠在自己所擅長的各個領域發光發熱,着實不易。但是祖國的水土養育他們多年,這些人卻從來沒有感恩之心,用祖國所教授的知識報效美國,成為美國的一員。至於他們的母親王淑貞,雖然前期是孩子們怕老人家孤單,將其接往美國居住,但是從來沒有接觸過英語的王淑貞憑藉着自學,拿到了長期居住證,在她106歲的時候去世。
03
王淑貞生前教育子女的時候,確實是傳授了為人處世的秘訣,但是王淑貞只是教導個人如何處世,卻沒有告知他們要愛國。正是因為這一方面的缺失,十三個子女在享受了祖國的資源之後,才能毫無愧疚地投身與美國的懷抱。如今他們已經加入了美國的國籍,雖然骨子裏曾經流淌着中國人的血液,但現如今早已經不是華夏兒女。
好在現如今學校教育越來越注重對愛國思想的培養與薰陶,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信念的中國青年紮根於祖國大地之上。雖然還是有不少國人在學業有成之時,難以抵擋他國的誘惑,選擇留下來為其效力,但是人數都在逐漸減少,越來越多的青年將回國視為自己的最終目標。
魯迅先生曾經説過,國人自古以來便有傲氣,既然當初在中國四面楚歌的情況之下,無數先驅都能夠捨棄國外豐厚的報酬,那麼現如今更會有不少兒女學成歸國,投身於祖國的懷抱之中。我們拋頭顱、灑熱血,共同抒寫新時代屬於新青年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