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金剛川戰役》熱映,管虎的一貫風格我不想過多的評論,但毫無疑問金城戰役是志願兵士兵打的最豪闊的一次。
瞭解志願兵士兵的都知道,從解放戰爭,或者更久遠的抗日時期開始,解放軍一直被彈藥的數量所困擾,子彈不足,槍支不足,更是家常便飯。
但是所有人想不到的就是這樣一支,吃不飽、穿不暖、醫療彈藥,嚴重匱乏的隊伍成就了這世上最偉大的奇蹟。
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一個可以説沒有任何工業基礎的國家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科技差暫且不説,就是環境也是大大的不利於我們。
其艱苦是可想而知的,相信很多人記得《一個蘋果》的故事。
但是金城戰役完全就不一樣了,據事後數據統計,志願軍第20兵團在金城戰役中投入各類火炮4503門。
這是一個大數據的統計,裏面包括:90毫米火箭炮、60毫米破擊炮,t34坦克主炮。
據相關資料統計,志願軍戰前準備炮彈2028644枚,其中90毫米火箭彈60500枚,60毫米迫擊炮彈679440枚。82毫米迫擊炮彈665052枚。
志願軍發起攻擊後,在隨後的7-28分鐘時間內,消耗彈藥1900噸,9個小時內消耗的各種炮彈達到163000枚,換成重量就是2297噸。
網上關於金城戰役的投入火炮的數量是1360門,這個數據其實也沒有問題,只是計算了重炮的火力,比如像t34主炮和60迫擊炮85毫米迫擊炮並不在計算範圍之內,包括火箭炮也沒有在計算範圍之內。
但事實上以85毫米為例,它比志願軍眾多裝備中的60迫81/82迫,75山/野炮76加農炮,92步兵炮可粗多了,因條件的原因,IS-2也被當作122加農炮在用。
志願軍的這些萬國裝備事實上在二戰時期還是一些軍隊的主要支
援火力,比如76炮是蘇聯步兵師的支援火力,75炮是德軍的步兵支援火力,這些和現在150+滿天飛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因條件限制,當時的山炮都要靠馬匹拉,雖然沒用汽車拉,但怎麼説也算重炮,但嚴格來説,在二戰時期只有150上下的才算重炮。
説白了還是志願軍窮,75山、75/76野,105/122榴這些步兵炮在志願軍眼中都是重炮,有它和沒它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它確實能給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前期就這麼簡單的要求都無法全部滿足,可見條件的艱苦。
當然這些都是後期,前期我們真的什麼都缺,最後一次金城戰役蘇聯的援助算是到齊,這才讓志願軍打了個"飽仗"
結語: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也是志願軍投入火力最多,更聯合國軍造成傷亡最大的一次,如今這場戰爭結束,它帶來的歷史意義現在看來超出所有人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