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宮隔着護城河的那一圈房子在以前是誰在住
在明清兩代,紫禁城護城河的周圍可不是住一般百姓,當然,王公大臣也不能住,因為這裏屬於皇城禁地。
簡單想一想就能猜到,能夠住在皇宮邊上的肯定只有一種人——“保安”!畢竟諾大的宮殿,光是裏面有保衞還不行,外面也得有人看守。
據史料記載,明朝自朱棣遷都北京建了紫禁城後,就非常重視皇宮的安全,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皇城周圍建“保安室”,當時稱為“紅鋪”。
比如在《弘治會典》裏就記載:皇城四門:自午門左至闕左門東第五鋪;午門右至闕右門西第五鋪;長安左門至外皇城以東第六鋪;
這裏的“鋪”就是紅鋪,即守衞住的地方。
同時,還有這樣的記載:“舊制,王城外紅鋪七十二座,鋪設官軍十人,夜巡銅鈴七十有八,貯長安右門。初更遣軍人一一搖振,環城巡警,歷西安、北安、東安三門,俱會長安左門而止。
即明朝時紫禁城外圍有紅鋪72座,每個鋪都發一個銅鈴,作為值夜時搖鈴所用。
而到了清朝,繼續沿用明制,仍建有紅鋪,但稍微有些改變:
“西華門外北柵欄,神武門外西柵欄、東柵欄,東華門外北柵欄,各直以護軍參領一人,護軍九人”。
設起了柵欄,同時在乾隆時,紅鋪名稱改為“圍房”。
與明代不同的是,清代保安在值夜時不要鈴鐺,而是改用“籌枝”,同時,還增加了城牆上的巡守。
“皇帝的鄰居還有這些。。。”
除了守衞住在護城河邊上,明代時,還有一個機構在這裏,下面這張圖是小君找到的“明代紫禁城圖”(如下圖)
在一則史料裏可以看到:司禮監秉筆掌印等眾住,謂之河邊直房。
即司禮監太監們值班的地兒。
清代時,這些“東西”也在這兒。
據《光緒會典事例》裏記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奏準:東華門外空閒圍房,設恩豐倉一座。令倉場運儲米石,以備太監等支領。倉房七十四間,大廒七座,每座存三千石;小廒五座,每座存米一千八百石。”
如今的護城河邊上,那可是炙手可熱的黃金地段,除了一些高級餐廳以外,還留存一些老北京的大雜院,當然,這裏還是一些“重要人物”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