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可以説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三時候的緊張,相信很多人都還歷歷在目。無數個早起的早晨,無數個晚睡的夜晚,刷不完的題,考不完的試,日復一日,月復一月,看着教室那個倒計時的日子越來越少,只等到決定命運的那幾天。
只靠一場考試來決定命運,似乎很荒謬。但是對於廣大的農村以及普通人的家庭來説,如果不想重複父輩的土裏刨食,唯有通過讀書,唯有通過高考上更好的大學。
讀書確實很苦,但是短暫的苦可以讓我們日後的人生,甜比苦多一些。所以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都非常地看重。
河北衡水中學,被人稱作人高考工廠,孩子就是這所高考工廠流水線上的一個產品。裏面簡直就是地獄式的學習。
但還是有很多家長,拼了命把孩子往衡水中學送,孩子上了衡水中學之後,才更有可能上重點大學,即使沒有上重點大學,孩子的三年也不會荒廢。
衡水中學的一位家長説,對於衡水中學的學生來説,如果考不上大學,那麼就只能跟父母一樣回家種地。
10年前衡水中學393班的學生李松曾在採訪鏡頭裏高呼:高考形勢很嚴峻,你多拿一分,就可以在全省壓倒1000人甚至更多,每一分鐘對我們來説都很重要,因為每一分鐘就代表了一分,兩分甚至更多。
而他自己每天雷打不動的,五點半就起牀,跑步自習,每天刷題。可以説高三非常非常的刻苦。當時他希望自己能夠考上清華,而後來上了外交部直屬的外交學院。
十年後,李松再次發言是以衡水中學校友和外交部常駐聯合國的外交官身份發言,祝福自己學校的老師和同學。
當年那個為了一分爭分奪秒的孩子成才了,成了一名優秀的外交官。
底層家庭的孩子,讀書是唯一出路,激活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很重要現實中我們發現,很多底層家庭的孩子不願意上學,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在家的,或者是讀到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就出去打工的大有人在。
這些家庭並不是家長不願意供孩子上學,主要是孩子自己不願意上學。
家長們也知道自己的生活很苦,希望孩子通過上大學,改變延伸家庭的這種苦難的生存模式。
甚至打孩子罵孩子,結果把孩子打得離家出走,仍然不願意去上學。
很多家長自己學歷不高,教育孩子要麼是粗暴壓迫,要麼是放任自流,這樣養育的孩子,成才的幾率會很低。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不懂教,就放養孩子,讓孩子像一個嬰兒一樣隨心所欲,所以孩子的狀態就是對學習感興趣,就學一下,如果覺得太苦了,就不願意再學了。
有些家長會用高壓的手段壓迫孩子學習,就像沙漠裏的駱駝被人拽着走,孩子總是被家長指揮着,必須這樣,必須那樣,這樣的孩子被壓迫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反抗,甚至 用不學習來對抗家長。
如果能夠調動孩子本身的內在動力,讓孩子像草原上追趕羚羊的獅子一樣,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有我一定要的想法。
就像衡水中學的李松一樣,當時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清華大學,最後雖然沒有如願上清華,但是去了外交學院,畢業後做了一名外交官,結果也不會太差。
激活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家長最常犯的四種錯誤,看看你有嗎?第一種強迫學習會破壞孩子的學習
比如孩子想去看一會兒課外書,家長卻強迫孩子刷題,孩子想去外面打一下球,家長還是強迫孩子刷題。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勞逸結合,也需要不斷的切換大腦。
比如説孩子刷數學題刷久了,可以看一些課外書。看課外書可以增強孩子的詞彙量,也可以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這其實就是在切換大腦,讓大腦可以稍微換一種方式得到休息。
而勞逸結合就是動靜結合,孩子看一會兒書,要出去外面活動一會兒。活動的時候,大腦的氧氣量會更足,孩子後面學習的效率也會更高。
第二種批評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一次考試考砸了,就説孩子怎麼這麼差,甚至有家長給孩子貼上笨蛋的標籤,這樣容易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會讓孩子覺得我不行我不好。甚至會讓孩子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就這樣了!
第三種比較破壞孩子學習的自尊心
某某考了多少分,你怎麼才考這麼多分啊?
孩子回家興高采烈地拿着一張99分的卷子給媽媽説:媽媽我考了99分。
媽媽沒有表揚孩子,反而問:你們班有幾個同學考100分呢?孩子説三個。
媽媽就説:為什麼有三個人考100分,你才考99分呢?
孩子沒有拿媽媽去跟別人家的媽媽比較,那麼媽媽也不要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步驟,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跟之前的自己比就好了,不要跟別人去比。
第四種拔苗助長,破壞孩子的學習能力
孩子在小學,就巴不得給孩子去學習初中的知識,或者孩子初一就想給孩子學習高一的知識,這其實就是拔苗助長。
天才孩子只有極少部分,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家長過早給孩子灌輸這些知識,孩子理解不了,反而會對學習產生厭惡或者恐懼的心理。
讀書很苦,但如果孩子內心有堅定的目標,有學習的動力,再苦也能撐過去。
衡水中學有一個老師曾經説過,把高三學習當做一次創業,創業當然會很艱苦,而創業成功之後勝利的果實也很美妙。即使説創業沒有成功,但是我們也學到了經驗。
而家長主要是鼓勵孩子監督孩子,讓孩子擁有吃苦的能力和自信。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