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讓每個孩子與課程發生最美的相遇

陳蘭:讓每個孩子與課程發生最美的相遇
教育的終極目標在於育人,而課程是這一目標實現最重要的載體,正是課程決定着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課程即種子,課程即視野,課程即經歷,課程即浸潤。過去的五年,我們明德始終堅持“每一個人都如此的了不起”的辦學理念,堅持“大拇指教育”教育哲學,始終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基教評的標準來開展學校課程的架構、實施與評價。過去的五年中,學校得到了不少的榮譽和獎勵,漸漸地成為了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的明德學子活躍於區、市、國家乃至國際級舞台上。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悄然而至,未來的五年,我們仍將一如既往,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合適的課程,我們需思考:如何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突破、不斷創新,如何將學校課程教學的行動之路越走越好……未來五年,我們的目標是:實現課程文化的自覺,做到課程自信的凝結,圍繞教與學方式的根本轉變,開展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應用,在課程創新、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提供可借鑑、可複製的經驗,讓每一位明德學子都能在豐富課程的滋養下快樂每一天,收穫每一時,成長每一刻。

陳蘭:讓每個孩子與課程發生最美的相遇
一、聚焦核心素養,提升課程架構力

“讓視野更寬,與世界更近”是學校的課程理念。在過去的五年,我們完成了學校整體課程方案的升級,從注重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的“七巧板課程”到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大視野課程”。未來五年,學校課程方案將升級到3.0版,着力深化“1+x”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研究,將學校現有的“六小”課程羣和特色課程羣進行整合,構建以核心素養培養為主線的課程羣,使課程的創新更聚焦教育的本源,突出“新成長教育”理念。作為市教研室“小主綜”研究項目校,我們將注重“石頭·剪刀·布”主題式綜合學習課程的架構和實踐。

貼近孩子實際生活。“石頭·剪刀·布”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面向兒童真實世界,從孩子們的家庭、社區、校園和自然環境等真實生活中尋找主題,確定課程活動內容,體現孩子們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真實任務,引導他們親近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激發孩子求知興趣。“石頭·剪刀·布”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從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岀發,設計並實施活動,構建真實的學習情境、自主的學習方式,採用觀察、製作、繪畫、表演等豐富多樣的探究形式,激發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和喜愛的情感,豐富了孩子們的認知,啓發孩子們多角度的思維,更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適合自己的實踐空間和思維空間。

滿足孩子幸福體驗。“石頭·剪刀·布”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尊重兒童生命成長的現實和需要,讓孩子們在一個真正彰顯主體性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讓孩子們對於課程表現出較高的喜愛度、參與度和期盼度,讓他們在課程活動中獲得體驗、收穫快樂。

“石頭·剪刀·布”主題式綜合學習課程,是學校課程實施的創新之舉,師生思維變革之措,它轉變的是教師的育人理念,轉化的是教師的育人行為,改變的是學生的學習思路。

陳蘭:讓每個孩子與課程發生最美的相遇
二、探索轉變路徑,加強課程實施力

過去的五年,學校展開了“互聯網+,滿足學生個別化學習需求”的探索與實踐,提煉出學為中心、自主開放、富有情趣和充滿温暖的“大拇指課堂”要義。未來五年,學校作為市教育信息化標杆培育校,將繼續致力於探索教與學方式轉變的路徑,努力構建“智慧、高效、互動、創新”的教學模式,讓教學更高效,讓孩子們的學習更有意義。

深化教學流程再造。學校研究小組將繼續動足心思,深化教學流程再造,催生學習智慧:導學單推送、課前預習——把握學情、生成資源——提供支架、歸納提煉——個別指導、答疑解難——個性評價、交流分享。嶄新的教學流程讓重點預設變為靈活生成,讓經驗判斷變為精準分析,讓指向結果變為過程呈現。教師靈活推送學習資源,及時捕捉學生學習動態,準確把握適時學習效果,洞察學生在線互動過程。

構建個性化學習情境。藉助手寫板,推進“慧園課堂”的深化應用,優化教師教學行為,實現高效的課程實施。建設課程知識圖譜系統,對課程的知識點進行細化,對知識點的結構進行優化,讓學生在線提問學習困惑,在互動中主動分享收穫,積極參與學習成果評價。在用好學校現有的移動學習終端的同時,積極建設課堂行為分析系統,實現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行為、課堂專注度、過程性學業數據等採集,及時發現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老師提供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指導建議。

實現個別化精準指導。用數據分析課堂,準確解讀教學的有效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線對學生進行個別化輔導。課內,當學生碰到困難或問題時,點對點地在線進行個性化的干預;課外,當學生碰到難點或困惑點,可以和老師快速對接交流,老師會給予精準的學習指導;學生可以藉助平台推送自己的學習成果給老師,老師可以進行在線批改、點評。

藉助新技術,以課程標準為主線,以學習活動為主導,以師生協同為主體,在師生間、生生間、人機間多邊互動中,轉變教與學的方式,讓每一個孩子不僅是知識的習得,更是能力的提升和品行的修煉。

陳蘭:讓每個孩子與課程發生最美的相遇
三、多維可視呈現,完善課程評價力

過去五年,學校以 “大拇指教育”為教育哲學,踐行着“為每一個人豎起大拇指,讓每一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的辦學追求,去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可塑點、生長點和發展點,構建一個以學生為本的,以促進健康成長為宗旨的學業評價體系。未來五年,學校作為區學業評價創新校,將運用科學的評價手段,藉助信息技術,全息記錄每一個孩子成長軌跡,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全息記錄師生成長軌跡。深化研究“網上畫展、網上音樂廳、小小科學家、體育達人”等數字展館,釐清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模塊評價標準,通過數據採集、數據建模、數據分析、數據應用、數據展現,構建學生、教師等在校活動中的數字化管理,在自然狀態下獲取大量師生學習、活動的數字信息,全息記錄師生成長軌跡,增加評價的厚度、寬度與長度。

評價診斷引向點撥指導。深度應用“七彩大拇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台,獲取全校師生的參與度與數字畫像等,進行科學統計分析,實現對學生個體學習的效果動態評估和針對性跟進,使教育教學的各環節設計更有針對性、合理性。通過學生畫像,進行學校、家庭、學生多元的動態診斷,反饋調整的策略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現狀與未來發展可視化呈現,形成學生個性成長圖譜。

陳蘭:讓每個孩子與課程發生最美的相遇
課程與教學改革是一個永恆主題,“十四五”,我們必定順應時代的變革,堅守教育本源,尊重學生成長規律,踐行“成長教育”新理念,讓每個孩子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與課程發生最美的相遇與交流,讓“大拇指”教育為每一個孩子幸福綻放積蓄力量,讓每一位教師享受精彩的教育生涯,讓學校發展永遠充滿生命的活力。

(作者系奉賢區明德外國語小學副校長)

陳蘭:讓每個孩子與課程發生最美的相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3 字。

轉載請註明: 陳蘭:讓每個孩子與課程發生最美的相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