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捏一握,一個漂亮的餃子便在手裏成型,小心翼翼地下鍋,再撈起滿滿一盤。1月30日上午11時,西南大學西塔學院的教室裏,留校學生的歡笑聲充滿了整個教室。這是學校特意為留校學生們安排的新年活動。
受新一輪疫情擴散影響,多地高校寒假留校學生數量增加。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留校學生如何度過寒假生活?遠離父母的這個春節,年味還濃嗎?高校又準備了哪些暖心措施?走進重慶、陝西、福建等地的高校,這些留校學生説出他們的故事……
西南大學寒假留校學生在包餃子。(受訪者供圖)
疫情影響下,留校學生還好嗎?
“2021年暑假,我留校備戰考研,當時就盼望着今年過年能回家看看父母,沒想到疫情讓人措手不及。”這是李登輦人生中第一個不能與家人團聚的新年。
西安交通大學文治書院大四學生李登輦的家在河南省安陽市滑縣,考慮到家鄉的疫情形勢,他決定留校過年。
陝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冀映秋介紹,近期多個省份出現疫情,部分地方疫情防控政策收緊,在陝西就讀的部分外省學生暫難返鄉。截至26日18時,西安地區高校留校學生達2萬餘人。
西安交通大學大四學生李登輦正在宿舍學習。(受訪者供圖)
“雖有遺憾,但這段時間我們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自西安本輪疫情暴發以來,李登輦和同學參與到考研防疫、核酸檢測、學生返鄉等工作中。“這個寒假,我準備繼續推進畢業設計,把沒看完的書看完,還要堅持鍛鍊。”李登輦告訴記者。
來自福州大學材料化學專業的碩士生黃永錦是自願選擇留校的。“我很擔心疫情會影響畢業進度,所以選擇留校專心做實驗,儘早為工作做準備。”黃永錦説,學習之餘,她也期待着在校園過年的新體驗。
“這是我第一次遠離家人在外過年,本來還怕自己不習慣。”中南大學大三學生辛梓豪説,學校為留校學生集中安排了宿舍,這些大多來自陝西、河南的留校學生住在一起,更像是一場特別的“老鄉聚會”。
一個人的春節,年味還濃嗎?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的一場新年“雲晚會”上,融合了京劇和壁畫元素的創意節目、抗疫一線教職工感人故事分享以及各類器樂和歌舞表演令人應接不暇。不論是已經歸家的學子,還是留校過年的師生,大家相聚“雲端”,共同唱響對新年的祝福。
西北工業大學的新年“雲晚會”上,師生相聚“雲端”。(受訪者供圖)
豐富多彩的新年活動為校園帶來濃濃的節日氛圍,留校學生的這個年將過得有滋有味。
“學校給大家採買了很多年貨,對聯、窗花、中國結……大家把宿舍裝扮得很有節日氛圍。”中南大學留校學生王茂森説。28日,學校組織留校學生一起演了一出“春晚”。“同學們‘各顯神通’,大家在一起很歡樂。”辛梓豪説,“我和幾名同學上台演唱了一首歌曲,最後變成全體大合唱,熱鬧極了。”
“除夕當天學校將面向所有留校學生舉辦虎年主題遊園活動。”西南大學學生工作處園區育人服務中心主任唐飛介紹。
近兩年,因疫情影響,留校學生比往年更多。精心準備一桌年夜飯,就成為各地高校的寒假“重頭戲”。
在福州大學玫瑰園食惠餐廳裏,熱鬧喜慶的春節歌曲搭配虎年主題的場景佈置,吸引留校學生們紛紛拍照合影。
福州大學後勤管理處副處長林文信介紹,今年年夜飯的主題是“尋找家的味道”。佛跳牆、太平燕、蝦、蟹……頗具福州特色的菜品被端進食堂,還有自助區供大家自主加菜。留校學生中不少同學的家在涉疫地區,學校還專門準備了西安肉夾饃、天津狗不理包子、烤全羊等各地特色美食。
多所高校後勤負責人表示,春節期間,食堂、超市、物業、快遞等“不打烊”,按照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留校學生基本生活保障。
熟悉的校園裏,暖心措施還足嗎?
“從我們搬來留校學生宿舍的第一天,學校就給我們安排了‘心願書單’,還採購了瑜伽墊、握力器、啞鈴、跳繩等運動器材,食堂、圖書館也為我們正常開放,同學們都很感動。”王茂森説,學校還為44名因疫情無法回家過年的留校學生髮放每人1000元的生活補助以及口罩、洗手凝膠、體温計等防疫物資。
暖一點,更暖一點!各地高校頻頻“出招”,幫助留校學生度過安全、健康、充實的寒假。
在疫情防控管理方面,各地高校切實做好留校學生健康監測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南大學制訂《中南大學2022年寒假留校學生疫情防控管理方案》,精準掌握留校學生健康狀況,並在寒假留校學生集中住宿區安排3名輔導員,為學生做好日常管理服務和健康監測工作。
廈門大學寒假留校學生在校園裏參加剪窗花活動。(受訪者供圖)
為保障更多困難學生不掉隊,廈門大學設立寒假學生助理崗位,為有勤工助學意願的留校學生提供機會和資源,並設立返鄉路費補助資助項目;中南大學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開展“義工不放假、輔學不打烊”線上學業輔導活動。
不能回家、獨自過年、缺少社交……留校生活並不總是快樂無憂,留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不可忽視。多所高校寒假期間持續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心理調節建議。
“我想告訴爸媽,你們的叮囑我都收到了,不用擔心,學校把留校保障做得很好,我會和同學們一起度過這個難忘的春節。”李登輦説。
記者:謝櫻、鄧倩倩、許祖華、張思潔、李曉婷
編輯: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