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蘇果斷起兵,成為新皇帝,能否打贏項羽劉邦,延續大秦王朝
在秦始皇死後,秦朝已經是大廈將傾,即使廣受後世同情和讚譽的皇長子扶蘇即位,也很難力挽狂瀾,拯救帝國,更勿論如同後世漢武帝一般,作為繼業之君建立蓋世功勳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沒有愛惜民力,令久歷戰亂的天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而是徵發上百萬人,南北征伐,並推行各種大型工程,如修築萬里長城、驪山陵墓,並廣修宮室無數,沉重的賦税和徭役,已經令天下百姓“苦秦久矣”。
秦始皇:嬴政親近儒生、信奉儒家學説的扶蘇,看到了帝國潛在的巨大危機,屢次提出諫言,秦始皇根本沒有意識到這點,父子二人產生巨大的政見分歧,導致了扶蘇被放逐到蒙恬的長城軍團。
如果按照“五大不在邊”的古訓,這甚至就代表着秦始皇已經將扶蘇排除在皇位繼承人之外。
秦朝皇長子:扶蘇從最新出土的漢代文獻《趙正書》來看,推翻了《史記》關於秦始皇死時,所謂“沙丘之變”的記載。原來秦始皇死前,接受了丞相李斯、御史大夫馮去疾等親信近臣的提議,同意讓幼子胡亥即位,只因為一個庸碌的弱勢君主上台,他生前各項既定政策也會被延續下去。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羣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殺其兄夫(扶)胥(蘇)、中尉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趙正書》假如立扶蘇為帝,就意味着秦始皇一生心血草創的各項制度,都可能被自有主張的扶蘇推翻,自稱“始皇帝”,要為萬事之法的秦始皇,又豈能容忍和甘心?
對李斯、趙高等秦始皇身邊的親信近臣而言,也只有胡亥即位,他們的利益和身家性命,才能得到足夠保障。而換了是扶蘇成為二世皇帝的話,必然意味着秦朝國政的改弦更張,朝堂人事激烈的大洗牌。他們這些之前積極執行秦始皇帝各項政策的大臣,都將化作扶蘇一黨新貴們變革新政的踏腳石。
像李斯這樣幼年審問老鼠,做官坑死老同學韓非,一心求功名爵祿的人,是絕不甘心將丞相之位讓給蒙毅或蒙恬,自己當真老老實實回老家,每天牽着黃犬出門打獵的。——他死到臨頭之前,也就那麼一説。
秦朝丞相:李斯因此,扶蘇要繼承皇位,就必然要戰勝李斯、趙高等朝堂“既得利益者”的竭力反抗,甚至要依靠蒙恬的長城軍團,揮軍南下兵臨咸陽,打一場中等規模的內戰。
即使內戰勝利後,扶蘇登上皇位,也勢必要剷除丞相李斯、御史大夫馮去疾、將軍馮劫這些國家重臣,及其相關黨羽,讓秦朝朝堂傷筋動骨,折損慘重。
扶蘇與蒙恬:秦始皇直到死前,還從容地到處巡視,沒有意識關東六國故地已經是個大火藥桶,只需幾點火星就一點即燃,引發足以令整個大秦帝國崩潰的大爆炸。歷史上秦二世胡亥即位不到一年,陳勝吳廣就起兵了,又過三個月,關東六國舊地皆反,周文的幾十萬起義軍一度殺進函谷關。
那麼同樣短短不到一年時間,扶蘇就能對帝國潛藏的危機有深刻的認識,並能迅速採取果斷措施,扭轉乾坤力挽狂瀾麼?
顯而易見,秦始皇多年的高壓統治,勞役民力太過,焚書令和不行分封制,又完全不給士人集團出路,即使換了扶蘇是皇帝,留給他改革弊政,安撫民心的時間實在太短!關東六國舊地一樣必反無疑。
二世皇帝扶蘇,將不得不以一個已經內鬥得傷筋動骨的朝廷,一個虛弱空洞的統治集團,去迎擊如火一般蔓延的各地叛軍。
鉅鹿之戰,章邯和王離的四十萬秦軍主力,打不過項羽的五萬決死之士。那麼換了是蒙恬來領軍,這一戰就能打贏麼?
蒙恬:蒙恬倚仗30萬大軍,打跑了尚未到鼎盛期的匈奴人,其軍事才能比之比起絕地反擊大破周文,奔襲急攻擊殺項梁的章邯,並不顯得更高一籌,又怎會是項羽、韓信、劉邦等眾多陸續脱穎而出的軍事天才的敵手?
西楚霸王:項羽從軍事角度,如果扶蘇果斷斷尾求生,先收回帝國在關東各地軍力,保住關中本土不失,積蓄力量,靜觀各地新諸侯矛盾激發,互相爭鬥,再從容收拾河山,似乎是個好主意。
可惜從政治角度,對秦朝這樣一個已經宣佈為大一統帝國的王朝來説,那是絕對無法接受的,即使扶蘇頭腦清醒,一意堅持,也肯定會被全體秦人當成敗家子和賣國賊,此時的他們,又怎知亡國滅種之禍就在眼前?
同時,秦軍節節敗退,丟失關東大片土地的失敗責任,也必須要有人負責承擔,哪怕都強行推給前丞相李斯這個死鬼,那麼也就等同於推給了政見主張和李斯完全一致的先帝始皇帝。扶蘇同樣會被士民百官在內心深處視為“大不孝”。
那麼歷史上胡亥那樣眾叛親離的下場,就可能一樣等着扶蘇。
即使扶蘇把朝野的各種反對聲音強行壓服,等到項羽和劉邦帶領的幾十萬六國復仇大軍相繼來到函谷關前,積蓄了數百年對“虎狼之秦”的刻骨仇恨,扶蘇當真就能爭取到一個比秦王子嬰更好的結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