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傑瑞聊説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清史稿》中這樣寫道:“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就是説康熙以寬仁治國,雍正則以嚴明治國,二人可以比得上是漢朝的文、景二帝。
眾所周知,雍正即位後,並沒有善待自己的兄弟們,只有怡親王胤祥深得他信任,很多人都説他太過殘忍。不過雍正要是真這麼不堪,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認為他是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了。
其實雍正對兄弟的手段,是出於政治需要,實際下場最慘的,也就是胤禩和胤禟。大阿哥胤褆、廢太子胤礽,都是康熙下令幽禁的,雍正雖沒有將他們放出來,但都善待了他們的子嗣。
所以雍正並非完全不念手足之情的人,他真的痛恨的,也只有堅持與他作對的胤禩和胤禟罷了。都知道雍正是個勤勉的皇帝,如果沒有他,哪裏來的乾隆朝的安穩。而雍正之所以能夠勤勉執政,嚴明治國,還多虧他有位好老師。
雍正即位後,就派人接老師進京享福,可見他如果是個鐵石心腸之人,完全不會這樣做,然而他老師知道後,卻選擇吞金自殺,為何會這樣?
雍正的這位老師就是張謙宜,他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從小飽讀詩書,少年時就頗有名氣。可是不知為什麼,頗有才學的他,直到63歲才考中進士,後來進入禮部任職。
張謙宜為官之後,仍然將心思放在讀書上,完全不參與什麼官場爭鬥。康熙賞識他的才學,又喜歡他淡泊明志的性格,於是便讓他當皇四子胤禛,以及皇十四子胤禵的老師。
雖然皇子們身份尊貴,但張謙宜一向都很嚴格,只要皇子犯錯,就必定處罰。有一次胤禛讀書不專心,張謙宜就罰他頂碗跪在磚上。康熙知道後很是生氣,怒斥張謙宜道:“我兒學為天子,不學亦為天子。”
沒想到張謙宜並沒有被嚇着,反而反駁道:“學為堯舜之君,不學為紂桀之君!”康熙一聽,頓時明白張謙宜的苦心,於是不再過問他教導皇子之事。
除了教學嚴苛以外,張謙宜還兩袖清風。康熙念及他教導皇子有功,曾多次想賞賜他,可是張謙宜堅持不受。有一次康熙抓了個貪官,就故意放消息出去,説只要皇四子的老師來求情,就可以網開一面。
其實康熙是有意為之,他希望張謙宜可以藉機會撈點油水,不過也確實想趁機考驗一下張謙宜,是不是真的不貪圖金銀。當貪官來到張謙宜家中,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銀票後,張謙宜頭也沒抬,只説了聲“該殺”,便接着看書。
康熙知道後,一邊感嘆張謙宜真是個書呆子,卻一邊對他更加賞識。後來康熙賞了他些禮物,便恩准他回鄉教書了。
雍正即位後,想起張謙宜曾經教導他的日子,當時老師雖然嚴格,還處罰過他,不過確實讓他改掉了一些壞毛病。他想到老師一生淡泊名利,如今又年邁,不知生活過得好不好,於是下令將老師接到京城享福。
誰知張謙宜接到旨意後,頓時嚇得六神無主。原來,他以為是曾經處罰過雍正,導致對方懷恨在心,如今新帝即位要秋後算賬,便召他進京問罪。因此就在接到旨意的當晚,張謙宜吞金自殺。
我想張謙宜會有這樣的想法,還是與雍正即位後,採取了一系列“硬”措施有關。他想雍正對兄弟都不留情面,自然也不會放過他。可見從雍正處置兄弟這件事上,對他產生誤會的人有多少,就連他的老師都這樣想,也難怪後世會覺得他冷酷無情了。
(參考文獻《清史稿》)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