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什麼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都怪這個皇帝把家底敗光了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位於今天北京、天津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此處地理呈現北高南低的特徵,只要佔據燕雲十六州,北方對中原地區就形成了居高臨下的態勢。因此,自古以來,燕雲十六州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五代十國時期,時任後唐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起兵造反,並建立了後晉政權。石敬瑭知道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與後唐全面對抗,於是向北方的遼國(當時稱“契丹國”)求援,作為代價就是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此後數百年時間裏,中原地區便一直暴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之下。
宋朝建立後,逐步統一全國各地的割據政權。到了公元978年的時候,僅剩下北漢政權尚存。北漢位於今天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地區,當時正處在宋朝和遼國的中間地帶。
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宋朝經濟發達,但軍事實力羸弱。然而在宋朝初期情況卻並非如此。宋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幾乎是所向披靡,宋軍的戰鬥力在當時正處於巔峯狀態,連北方的遼國對宋朝崛起也是感到異常驚恐。
宋太祖趙匡胤離奇去世後,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趙光義,是為宋太宗。由於很多人質疑太宗皇帝得位不正,因此宋太宗也急於想通過建功立業來堵住世人的悠悠之口。對於一個皇帝來説,最大的功業自然就是開疆拓土。
公元979年,宋太宗御駕親征對北漢發起全面進攻。遼國非常清楚北漢這個位於兩大強國中間的緩衝國對自己領土安全存在重大意義,因此立即派出使節前往宋朝,要求對方停止軍事行動。然而宋朝方面卻警告遼國不要介入這場衝突,否則無法保證遼國的安全。
為了保住北漢這個意義重大的緩衝國,遼國派出軍隊前往支援,但宋朝軍隊在沿途進行了截擊,遼軍傷亡慘重。979年六月,北漢皇帝向宋朝投降,中原地區最後一個獨立政權被納入宋朝版圖。
此時,宋朝的形勢可謂一片大好。然而,得意忘形的宋太宗卻不顧所有將領的反對,以及宋軍經過連續征戰已精疲力竭的現實。他命令軍隊立即轉而向東挺進,穿過太行山諸隘口,向遼國在河北北部的領土發起攻擊,試圖一舉收復被遼國佔據數十年的燕雲十六州。
在最初幾場戰鬥中,由於遼軍事先準備不足,被宋軍打了個措手不及。然而,當宋軍為奪取幽州(今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一帶同遼軍主力交戰時,形勢卻徹底被扭轉。宋軍由於長時間作戰,將士們早已疲憊不堪。遼軍主力利用騎兵機動性強的優勢,向宋軍發動包圍戰。宋軍無力抵抗遼軍的猛攻,很快就陷入全線潰敗的境地,傷亡極為慘重。宋太宗與將領們失去聯繫,隻身乘坐一輛驢車向南逃竄。本來以成功征服北漢為開端的軍事行動,結局卻因宋太宗的魯莽行事而以慘敗告終。
宋朝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再次派出二十萬精鋭大軍兵分三路向遼國發起攻擊,試圖一雪前恥,收復燕雲十六州。然而,此時宋朝的軍事實力和遼國相比起來,已經沒有任何優勢了,加上宋軍處於攻擊方的位置,比作為防守方的遼軍要面臨更多不利因素,而且主帥曹彬又在關鍵時刻犯下重大失誤。因此,這場被歷史上稱為“雍熙北伐”的戰爭,結果仍是以宋朝慘敗告終。
“高梁河之戰”和“雍熙北伐”的失利讓宋朝軍事實力大打折扣,宋朝被迫從戰略進攻改為戰略防禦。但由於燕雲十六州控制在敵方手中,因此在防守上也一直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
宋太宗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雄心壯志應當予以肯定,然而其個人能力和格局方面的不足卻導致宋軍在本來佔有優勢的情況下,不斷給對方“送人頭”,結果造成了形勢逆轉。從此以後,收復燕雲十六州成了宋朝人心中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參考文獻:《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