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充和生於哪一年 | 陳蓓

張充和生於哪一年 | 陳蓓

在眾多關於張家四姐妹的書籍著作中,對於張充和出生年份的記述略有差異。甚至有人頗感費解,為何作為四姐的張充和比大弟張宗和晚進大學。

其實對張家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張宗和的求學之路是按部就班,自小學而中學到大學,1931年17歲入東吳大學,次年18歲轉學,考進清華大學。而張充和在襁褓之中就過繼給叔祖母,一直生活在合肥,直到16歲才回蘇州。她並未如其他在蘇州的姐弟進入新式學校就讀,而是在合肥的家中接受教育,叔祖母請了最好的國學老師到府,單獨教授張充和。

張充和16歲回到蘇州家中,才在父親創辦的樂益女中就讀,除了國文之外,不少科目都需要補習。她於1932年“一·二八”事變之後隨家人遷居上海暫住,初春考取務本女校,秋季轉至光華實驗中學。1933年暑假期間(8月15日),她和大弟張宗和一起自蘇州搭火車到北京,參加三姐張兆和與沈從文的婚禮,隨後即在北京大學旁聽,並在次年1934年21歲時考入北大國文系。那時大弟張宗和已讀清華大學歷史系三年級了,此乃張充和晚大弟三年進大學的緣故。

北京大學的檔案顯示,張充和學籍資料的姓名為張旋,別號充和,籍貫為寧夏中衞,入學年齡為19歲,何以如此?原來是大弟張宗和託朋友為張充和辦了一張甘肅省立第一中學的畢業證,張充和才得以中學畢業的資格報考北大,所以張充和的籍貫和年齡,應該是依據那張畢業證而來的。

張宗和是託誰為四姐辦得這張甘肅的畢業證呢?張宗和的日記以及與四姐的通信,時常提及一位“老蘇”蘇景泉,此人為姐弟倆一輩子的好友。就如張充和1961年2月15日致張宗和信中所言:“老蘇仍然對張氏姐弟忠實如恆……老蘇仍然是老蘇……一如三十年前,懷古,吊今,嘆氣,憐恤,義氣。”(《一曲微茫:充和宗和談藝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第132頁)。蘇景泉正是寧夏中衞人,曾就讀於甘肅省立中學,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系。他1932年與張宗和同住清華園一齋,1933年成為五院423號同寢室的好友。老蘇的背景與張充和那份甘肅畢業證的信息明顯關聯,張宗和是否即委託這位老蘇為四姐辦的畢業證?此事沒有直接證據,僅為個人梳理文獻所做的推斷。張充和1934年報考北大,好巧不巧,張宗和那一整年的日記遺失。有朝一日,倘若關鍵日記失而復得,重見天日,或可順利解開謎團。

另外,張充和究竟是出生於哪一年呢?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一樣,都把張充和的出生年份定為1914年,明顯有誤。其實張充和的出生年月是非常確鑿的,就是如陳安娜編撰的《張充和手抄崑曲譜》中所寫的:“1913年陰曆四月十二(陽曆5月17日)出生在上海鐵馬路圖南里”,屬牛。但由於那時恰逢新舊時代交替,陽曆陰曆還有民國紀年交叉,加之國人特有的虛歲實歲算法,有時不免會造成一些混亂,也是在情理之中。

張充和生於哪一年 | 陳蓓

張充和與張宗和早年合影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張宗和日記(第一卷)1930-1936》193頁,1932年5月17日張宗和寫道:“今天是四姐二十歲生日,家裏一點沒有什麼,只有我昨天寫了一張片子,送了一個洋娃娃給四姐。”1932年5月17日恰逢陰曆四月十二,民間説十九足歲那一年的生日,陽曆和陰曆與誕生之日完全相同,1913年出生的張充和那年正是十九足歲,虛歲二十。

《一曲微茫:充和宗和談藝錄》511頁,1977年8月8日張充和給張宗和女兒的信件中寫道:“你們爸爸小我一歲十二天。”張宗和的生日是1914年陰曆四月二十四,與張充和的1913年陰曆四月十二正好是相差“一歲十二天”。

201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蘇煒的《天涯晚笛》,茲節錄第57頁蘇煒採訪張充和的相關段落如下:

“您是哪一年出生的?”我順口問。

“一九一三年。就是民國二年。陰曆是四月十二日,公曆是五月十七日。現在很多書裏提到我是一九一二年出生,是傳錯了。大概是當初結婚時候登記婚書的人,按中國歲數的算法,算多了一歲,就這樣以訛傳訛啦。”

如果我們對張充和的出生日期還有什麼不確定,多翻幾本書比對一下,應當就能釐清真相了。



  作者:陳 蓓

  編輯:吳東昆

責任編輯:舒 明

  來源:文匯筆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8 字。

轉載請註明: 張充和生於哪一年 | 陳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