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鳥瞰。新華社發
圖②: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啓德接受媒體採訪。鄒曉菁攝/光明圖片
圖③:4月18日,身着黎族服飾的志願者在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服務參會人員。新華社發
【年會聚焦】
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下,亞洲經濟緣何沒有斷崖式下跌,相反還取得了難得的發展?後疫情時代,亞洲如何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4月18日,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首場新聞發佈會暨旗艦報告發佈會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現場發佈了《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和《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兩本年會旗艦報告,對亞洲經濟增長的前景與一體化進程進行全景掃描,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找尋一條從亞洲走向世界,從現在走向未來的可持續復甦之路。
1、亞洲一體化進程持續推進
“受疫情的影響,亞洲經濟2020年出現了60年來首次負增長,但在總體上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説,從報告分析來看,以中國為主幹的亞洲市場將進一步擴大,為世界經濟創造巨大的需求。同時,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大趨勢非常明顯而且不會改變。“隨着亞洲在全球最早穩定住疫情、恢復了生產,預計今年亞洲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會提速,增速有望達到6.5%以上,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數字。”李保東説。
“6.5%是我們比較保守的估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佈的報告預測亞洲新興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增速是8.6%。”作為《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報告的起草方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宇燕在發佈會現場對報告進行解讀。他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亞洲經濟體表現明顯好於世界其他地區。2020年亞洲經濟體經濟增速為-1.7%,比發達經濟體高3.0個百分點,比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高5.3個百分點,比撒哈拉以南非洲高0.2個百分點,比歐洲發展中經濟體高0.3個百分點。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20年亞洲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份額比2019年提高0.9個百分點至47.3%。在吸引投資方面,“整個亞洲吸引外資總額雖然下降了4%,但是在全球直接投資下降42%的大背景下,亞洲的4%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疫情下的亞洲經濟呈現諸多亮點。張宇燕表示,很多亞洲經濟體出台了推動數字經濟轉型的新舉措,涵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化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治理以及國際數字合作等多個方面,數字經濟在推進復工復產和經濟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遠程在線辦公、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成為塑造未來亞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另外,亞洲區域經貿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就顯著,相關項目持續推進,合作成果亮點頗多,貿易和投資逆勢增長。
近年來,一系列事件衝擊着全球經濟包括亞洲經濟,如貿易保護主義、疫情的蔓延等,成為亞洲一體化不穩定的因素。“人們關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全球價值鏈是否會發生變化?產業鏈會不會離亞洲而去?我們是否還處在一個穩定的狀態?”對外經貿大學前副校長林桂軍認為,亞洲貨物貿易一體化進程持續推進,服務貿易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亞洲經濟體正在朝着一體化方向大步前進。“其中一個重大事件就是RCEP的達成,它的意義不僅在於貿易合作,更在於進一步增強了亞洲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報告指出,RCEP的簽署,將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並進一步加速亞洲地區其他貿易協定的談判。“RCEP的簽署正是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商務部研究院亞洲所副所長袁波對此非常贊同,他認為正是彼此之間存在着緊密的貿易投資聯繫,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網絡,才催生了RCEP協定的合作需求。“目前,中國和新加坡已經向東盟秘書長提交了RCEP核准文件,泰國也完成了國內程序,在成員國的共同努力下,RCEP有望於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未來亞洲經濟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挑戰,RCEP協定如果能夠儘早生效,不僅能顯著提高亞洲地區的經濟一體化水平,減輕或消除目前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還將給亞洲區域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來源,帶動各國儘快從疫情中恢復發展。”報告還提到,2019年亞洲一體化指數進一步上漲,東盟和中國在亞洲貿易中居於核心位置,同時與日韓等貿易伙伴共同構成了活躍的亞洲生產網絡。袁波認為,RCEP不僅將使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更加緊密、對亞洲的引領作用更加突出,特別是區域累積的原產地規則也將推動各國形成互利共贏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伙伴關係,從而為亞洲經濟的繁榮發展開創新的合作篇章。
“在疫情期間不僅沒有以鄰為壑築起貿易投資高牆,而且努力達成了RCEP協定,這表明了絕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對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
2、堅持多邊主義是解決四大發展赤字的關鍵
“世界期待找到面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範式,而不是重回老路。”李保東表達了各方對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希冀。
為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聯合國於2015年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呼籲全球一致行動。《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指出,由於許多發展中國家行動不足,可持續發展的步伐不盡如人意。加之新冠肺炎疫情讓各國在人民生命健康、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上付出慘重代價,全球距離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差距拉大。
通過分析中國、印度、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若干有區域代表性的亞洲國家的發展表現,報告提出衞生健康、基礎設施、綠色轉型和數字鴻溝是制約當前亞洲經濟可持續復甦的瓶頸。“我們在報告中建議,當下各國政府應有重點地行動,應對衞生健康赤字,基礎設施赤字,綠色赤字和數字赤字,解決四大發展赤字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李保東説。
報告具體闡述了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四大發展赤字。“衞生健康赤字方面,報告的結論是亞洲的醫療體系尚未就解決衞生健康赤字問題做好準備。”中亞區域合作學院副院長樑子謙説,各國應通過加大衞生健康基礎設施投入、建立應對重大疫情或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儲備等措施,提升衞生服務體系的可及性、公平性和反應性。
“我們在報告中指出,目前亞洲基礎設施赤字巨大,政府應考慮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長期投資,而且政府與企業之間需要彼此配合。”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曹莉分析了基礎設施和綠色赤字的相關問題,“亞洲經濟體現在正處於繁榮增長期,碳排放總量也處在上升趨勢,中日韓等亞洲國家領導人在2020年做出的碳中和承諾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現在國際社會對亞洲的期望很高,我們建議各國政府在綠色產業轉型技術進步融資改革方面拿出更加切實可行的行動路線圖。”
針對數字赤字,報告認為如何縮小亞洲各經濟體之間的數字鴻溝,是目前亞洲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樑子謙説,對於互聯網接入水平比較低的國家,疫情是其發展數字經濟的一個加速器。報告建議政府可以抓住疫情機遇促進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推動社會管理和城市建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當前堅持多邊主義是消除全球發展赤字,恢復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李保東説,報告特別強調了全球要加快疫苗接種進度、公平分配疫苗,在這方面中國為世界做出了榜樣。“要實現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提出的‘重建更美未來’的願景,國際社會需要攜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衝擊,解決好全球治理赤字。我們認為亞洲國家認真落實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堅定選擇可持續發展道路,甚至願意為此犧牲和放棄眼前的利益,這體現了亞洲人的勇氣智慧與擔當。”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啓德也對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持樂觀態度:“寒冬阻擋不了春天的腳步,黑暗遮蔽不了黎明的曙光,當我們戰勝疫情,以綠色、健康、環保地可持續發展方式朝前走,我們將重建一個更加堅韌、更加有活力的社會。”
“亞洲將成為全球可持續復甦的重要引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攜手戰勝疫情,解決發展赤字,促進經濟融合;加大與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合作,加強經驗分享,共促能力建設;積極參與國際規則與秩序重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報告》如是判斷。
(本報博鰲4月18日電 本報記者 張斐曄 鄒曉菁 王曉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