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博有個熱搜,是#張文宏説不要再悶了#,鼓勵大家出門參加體育運動。【#張文宏説不要再悶了#!除了復工復產,復體育的時間到了】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戰疫新常態下的青少年體育與健康”活動中表示,他對這次北京疫情掌控有信心,沒必要因此再把孩子悶在家裏。注重心智鍛鍊的中華民族,在下一階段更要關注體魄的強健。他呼籲青少年早日恢復體育鍛煉,並給出了選擇運動的標準。
突然就有點感慨,從疫情嚴重爆發到現在,中超複賽、影視行業重啓、鼓勵出門體育運動,好像都是張文宏這位醫生在説,然而,那些相關行業有話語權的人,彷彿都躲在了專業醫生的身後,生怕自己做了那個第一個打破玻璃的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在人們的刻板印象裏,不做出頭羊,“跟在別人後面就不會出事”這樣的觀念成為了一種常態。
記得四月的時候,鍾南山就鼓勵復學,但各地仍然採取保守措施,以靜制動,觀察其他省份的開學計劃。同樣,我等開學也一直等到了六月。
張文宏所説的這些,雖然都是現在疫情常態化,完全可以實現的東西。但正因為他説了行業的人不敢説的話,所以在他作為一個醫生的專業性之外,更具有了獨特性。
試想如果是中國足協的主席站出來説,中超可以重啓,那麼張文宏説的話就不會引起太大的反響。如果國家體育總局發文,鼓勵大家出門鍛鍊,那麼上熱搜的也不一定會是張醫生的採訪。也就是説,如果有更多有分量的人出來為自己、為自己的行業説話,那麼張文宏也就不再具有如此的獨特性。
我們應該大聲喊出我們的訴求,不要在別人矇住你的嘴之前自己先把自己的嘴堵死了。我們也得為自己説話,這事關自己的生存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