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毛主席的這份軍事理論著作,蔣經國閲讀達七八次之多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經典

1938年初夏,註定要被濃墨重彩地寫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史冊。

此時,正面戰場陷入危急的險境。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徐州等戰略要地相繼失守。日軍加速實現速戰速決、一舉滅亡中國的戰略企圖,將其陸軍的絕大部分兵力先後投入中國戰場。


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演《論持久戰》

此時,中國也迎來了勝利的曙光。在陝北的偏隅農村,毛澤東就抗日戰爭如何發展、怎麼進行的問題,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作了題為《論持久戰》的長篇講演。伴隨着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毛澤東在結束講演時堅定地告訴大家:“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就是我們的結論。”

5萬字的軍事理論著作 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尤其是“八一三”淞滬抗戰之後,日本侵略軍長驅直入,在上海、南京一帶步步進逼,國內“亡國論”一度甚囂塵上。可是不到半年,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本精鋭板垣師團,殲敵千餘人。徐州會戰,李宗仁率部擊斃敵人一萬多人。捷報傳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一些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一反過去的悲觀情緒,唱起“速勝論”的高調來。在我們黨內,也有人受機會主義的影響,説什麼頂多四年就能打敗日本侵略者。

為徹底批駁“亡國論”“速勝論”,毛澤東決定撰寫一部關於抗戰理論的著作,對全面抗戰10個月來的戰爭經歷和經驗做個總結性的概括與解釋,回應全國人民關於抗戰前途、抗戰策略、抗戰方式的關切,從而指明抗日戰爭的前進方向。

早在1936年7月,抗日戰爭還沒有開始時,毛澤東就在延安同美國記者斯諾的談話中説過:中日早晚要打一仗;中日這一戰,是持久的。他還向斯諾談到了打持久戰的各項方針。1937年,抗日戰爭剛剛開始時,毛澤東又指出,中日之間的最後勝負,要在持久戰中去解決。

為了寫好這部專著,毛澤東查閲了大量國內外資料和戰爭理論著作,擬定下詳細的寫作提綱,然後集中精力寫作,從1938年5月上旬開始,僅僅用不到十天的時間,5萬字的軍事理論著作《論持久戰》就一氣呵成了。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分析了中日雙方相互矛盾着的四個基本特點(即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作出了中國不會滅亡,也不能速勝,只要經過艱苦、持久的抗戰,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中國的正確結論。

廢寢忘食 奮筆疾書

翟作軍當時是毛澤東的警衞員,他曾這樣回憶:“主席寫《論持久戰》,已經有兩天兩夜沒有睡覺了,還一個勁兒伏在桌子上寫呀寫的。實在寫得太累太困的時候,才叫我們給他打盆水洗洗臉,清醒清醒,又繼續寫。飯吃得很少,臉色也不好看。大家生怕主席累病了,便在值班時加倍注意,勸主席多休息。”

翟作軍説:“大概寫到第八九天的半夜,主席把我叫去,交給我一卷用報紙卷好的卷卷,叫我過延河送到清涼山解放社去。過了兩三天,解放社送來了校樣,主席拿到手以後,就又手不釋卷,不分晝夜,反反覆覆地修改起來。”又過了些日子,樣書出來後,主席又吩咐他把書分送給中央幾位首長看,準備再做進一步的修改。


鳳凰山毛澤東舊居,《論持久戰》一書就誕生在這裏

經過不分晝夜的反覆修改,《論持久戰》如及時雨般問世。有力地批駁了社會上瀰漫的“亡國論”“速勝論”等錯誤論調,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論持久戰》之所以能夠成書,陳雲起了關鍵作用

毛澤東寫完《論持久戰》之後,一開始並未考慮出版或者發表的問題,他寫作的目的,是在中共高層搞清楚問題,統一認識,因此,他決定先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講一講。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用了近十天的時間,講演了自己寫好的《論持久戰》的基本內容。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正確地回答了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對抗日戰爭的發展規律有了一個清楚的描述,因此,他首次演講,就使聽者由衷地信服,連在理論上好挑別人“毛病”的王明,也不得不説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水平高。

毛澤東發表講演後,並沒有打算公開發表《論持久戰》,甚至都沒有考慮到要在更大的範圍裏去講。《論持久戰》之所以能夠成書,應該説,陳雲起了關鍵作用。

陳雲聽了毛澤東的講演後,感到毛澤東講得非常深刻,非常有説服力,毛澤東的理論對全黨、對全國抗戰,都有重要指導意義。於是第二天就對毛澤東説:是不是可以在更大一點的範圍給幹部們講一講?毛澤東考慮後,接受了陳雲的建議。

但是,毛澤東考慮到,在更大範圍去講,只能是分別到抗大等學校去講,到延安各黨政機關去講,可是這樣做,一是自己非常忙,抽不出來那麼多的時間;二是隻由自己去講,聽者仍然有限。於是他便決定把講稿整理出來,先在黨內印發。這樣,《論持久戰》先在延安油印出來,在黨內傳閲。

可是,延安油印的《論持久戰》數量有限,儘管大家爭相傳看,仍然有許多幹部看不到,特別是在前線的幹部,得到油印的《論持久戰》更難。於是,毛澤東又決定,印成書,公開發表,不光在根據地發表,也可以在國民黨統治區發行。


資料圖:不同版本的《論持久戰》

公開出版《論持久戰》的決定做出後,中共中央當作一件大事來辦,採取了特別措施。延安當時缺紙,就設法從國民黨統治區搞來一些紙,負責排字的同志日夜加班編校,印刷工人日夜加班印刷,很快就把《論持久戰》印成了書。由於當時條件太差,印書的紙不太好,印出來的書並不太結實,但畢竟可以大批發行了。剛剛印出的《論持久戰》封面上,是毛澤東親筆題寫的書名,同時還印有毛澤東親筆寫的一句話:“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國的。”

蔣介石、白崇禧、陳誠和史迪威都給予肯定

《論持久戰》一面世,就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程思遠先生在回憶中就談到了《論持久戰》在國民黨上層的影響。他説:“毛澤東《論持久戰》剛發表,周恩來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紹。白崇禧深為讚賞,認為這是克敵制勝的最高戰略方針。後來白崇禧又把它向蔣介石轉述,蔣也十分贊成。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論持久戰》的精神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並取得了周公的同意,由軍事委員會通令全國,作為抗日戰爭中的戰略指導思想。”當時,中國軍事界的權威人士對《論持久戰》中的觀點十分信服,對毛澤東的軍事天才十分讚歎,並把毛澤東引為知己。


白崇禧

中國戰區美軍司令官史迪威將軍只看了一遍《論持久戰》,就認定這是一部“絕妙的教科書”,他更清楚地認識到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浴血奮戰、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認定抗戰的最後勝利一定屬於中國。他建議美國政府“加快對華援助”,向中共提供有限數量的武器裝備,一定會加快勝利的到來。

值得一提的是,國民黨軍委會政治部部長陳誠,他是黃埔軍校出身,恃才自傲。周恩來向他介紹了《論持久戰》的基本思想,並送給他一本《論持久戰》單行本。他一開始認為這是毛澤東故意炒作的,因而不屑一顧。

1938年10月下旬,武漢失守,繼而長沙淪陷,抗戰形勢的發展確如毛澤東所預見的那樣,陳誠才意識到抗戰的艱鉅性、複雜性和持久性,於是重新捧起《論持久戰》仔細研讀。他為毛澤東的精闢分析和科學預見所折服,並結合戰例在該書的書眉上寫了許多批註,並特地請周恩來到湖南衡山給軍官訓練學員講授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和《抗日遊擊戰爭的戰備問題》。這本有陳誠批註的《論持久戰》至今仍存放在台北陳誠私人圖書館裏。

蔣經國閲讀達七八次之多

餘致浚,中共地下黨黨員,抗日戰爭初期在贛南,打入國民黨機關,擔任蔣經國的“私人秘書”。在他逝世後,他的家人發現一份材料,裏面提到:蔣經國非常佩服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仔細反覆閲讀過七八次之多。


蔣介石蔣經國父子

餘致浚遺留手稿中的這份材料裏,記載了蔣經國與他的一次談話:

“1940年年初的一個傍晚,從抗日前線傳來勝利大捷的喜訊,大家都非常高興。這是一個晚飯後,我正在辦公室趕寫社論,政工大隊隊長張騰龍來找我,我們就興高采烈地談起了近日從前線不斷傳來的捷報。這時,蔣經國突然闖進來了,問我們什麼事這麼高興……”

“我們正繼續談到前線喜訊時,蔣經國突然把談鋒轉到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了。平時我們談話從來不涉及有關中共領導方面的問題,而蔣現在卻主動提出來,我們自然是仔細聆聽。他對《論持久戰》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説,文章對於抗日戰爭的形勢、戰爭發展的幾個階段、戰爭形式的運用,以及戰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分析得十分深刻,有很大的預見性和説服力,讀了叫人萬分信服。他還説,他已閲讀過七八遍了,有時間還要下功夫去鑽研。同時,他從書架上取出一本《論持久戰》的單行本,全書已翻閲得很舊了,書上紅藍鉛筆畫的道道、圈圈密密麻麻,書邊周圍寫滿了中文和俄文,看來他對這本小冊子非常喜愛,是認真閲讀過的。”

《論持久戰》得到國際上的積極響應和高度評價

一位外國記者讀了《論持久戰》後評論説:“《論持久戰》發表後,不管中國人對共產主義的看法怎樣,不管他們所代表的是誰,大部分中國人現在都承認毛澤東正確地分析了國內和國際的因素,並且無誤地描述了未來的一般輪廓。”《論持久戰》印刷出來不久,周恩來就把書從武漢寄到香港,委託宋慶齡找人翻譯成英文,以便在海外發行。宋慶齡收到這部書後,認真地讀了兩遍,她深為毛澤東的深刻分析和高遠眼光所折服,立即找自己親近的朋友愛潑斯坦等人把《論持久戰》翻譯成了英文,準備在海外出版。毛澤東得知後,特意為英文本寫了序言。他在序言中寫道:“希望此書能在各國間喚起若干的同情,為了中國的利益,也為了世界的利益。”毛澤東的這一期望得到了回報:《論持久戰》的英文本在海外發行後,得到了國際上的積極響應和高度評價,據説,丘吉爾、羅斯福的案頭上,都放着《論持久戰》英文本,斯大林的案頭上則放着他專門請人翻譯成俄文的《論持久戰》的文稿。


《論持久戰》

更重要的是,《論持久戰》對指導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提供了最高的也是最正確的戰略指導。事實上,抗日戰爭正是按照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所預料的那樣發展的。抗日戰爭經歷了《論持久戰》所指出的三個階段後,中國人民最終戰勝了日本侵略者,一百年來第一次在反對外國侵略的鬥爭中取得了完全勝利。

《論持久戰》因之而名垂青史,成為一部享有世界聲譽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

本文系祖國網據相關歷史資料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