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 甌海永嘉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經典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日前,一堂別開生面的“互聯網+義務教育”同步課堂在甌海區牛山實驗學校和永嘉縣界坑小學的錄播教室裏精彩呈現,通過智能錄播系統、直播系統等設備,隔空領略歌曲創作的魅力。在這堂音樂研修課上,《小星星》旋律悠揚,成為連接永嘉與甌海兩地孩子的藝術橋樑。

  “山”與“海”牽手,讓兩地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憑藉物聯網、5G直播、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同步課堂”如今已成為現實。

  同樣的“隔空相會”情景也發生在新橋第一小學。本學期,新橋第一小學與永嘉巽宅中心小學“山海結對”,將“互聯網+義務教育”活動同學校骨幹開放周結合,通過學校間的聯盟交流,實現資源共享、智慧共助。

  今年9月,甌海區教育局、永嘉縣教育局重新簽訂《永嘉—甌海山海協作教育合作協議書》,繼續開展“互聯網+義務教育”合作,全區共有8所學校與永嘉縣學校確定結對關係,實現區優質學校與永嘉小規模、鄉村學校互助幫扶。截止到11月15日,已開展語文、數學、科學、音樂、美術等學科的同步課堂186節、網絡研修72次,網絡專遞課堂30次。

  據瞭解,自2007年甌海和永嘉結成山海協作對口幫扶關係以來,兩地對口幫扶層次不斷提升,合作交流領域逐漸拓寬。2019年,為進一步深化公共服務領域協作,推動兩地教育融合發展,甌海區開展“互聯網+義務教育”中小學校結對幫扶工作,學校通過“點對點、班對班”形式結對,並創新“城鄉同步課堂”“教師網絡研修”“遠程專遞課堂”“名師網絡觀摩”等多種方式,讓兩地師生同分享、共學習。此外,還安排名優教師、管理幹部等進行人才結對,採取拜師帶徒、送教上門、送培上門的形式,全方位培養學校管理、骨幹教師。

  “在‘互聯網+義務教育’探索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困難,比如設備上的網絡延遲、同屏太小、場景模糊、學情不同,或是課堂教學中的反饋延遲等問題……”甌海區教育局義務教育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不斷的探索優化中,甌海區逐步形成了一套創新務實的“互聯網+義務教育”模式。為了讓“互聯網+同步課堂”更加適應兩地學情,課前,雙方教師會基於課程主題共同討論、重整課堂脈絡,設計簡明有效的學習活動。課中,執教老師、輔助老師分工合作,並分別組織兩地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充分體現雙方教師的主體地位。課後,組織網絡研修活動,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暢所欲言,交流教學信息、教學方法。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整合教學資源,還讓教學更有的放矢,推動雙方師生共同進步。“我們將根據雙方的實際情況,設置具體幫扶課程。由於當下普遍存在學校學科教師少,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情況,我們請教育集團出面建立互助小組,集團間老師相互支援、互相幫扶。同節課,兩個地方執教,同個老師,行走於兩校之間。”

  教學共研、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師生互動、差異互補,充分享受互聯網給教育帶來的紅利。今年,甌海區將持續深化教育教育“五重構”改革,目前已創成省“互聯網+義務教育”實驗區,率全市之先全域創建“未來教育創新區”,獲評全市首批未來教育創新區種子單位。


記者:張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