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這兒有一隻蛾子,它一動不動,死了嗎?”,“這個像蓖麻緊緊趴在樹枝上的是什麼”,“老師,這是什麼花,有毒嗎?”,週末的孩子們興致盎然,問題不斷。帶隊的老師是武強科協的劉書倫,有人問她累不累,煩不煩?她説喜歡科普,做起來很高興。
到科協工作後,有一件事對劉書倫觸動非常大,鄰村一個老鄉得了腦血栓,家人不知從哪兒聽説拍打可以疏通血栓,於是用鞋底拍打病人,致其渾身是傷。劉書倫聽説後心痛惋惜之餘,堅定了她一定要做好科普的信心。
科普工作,説起來很容易,發發資料、做做活動、搞搞培訓,但想要做好、收到實效卻很不容易。保護孩子好奇心,激發公眾學習興趣,讓更多人用科技改變生活成為劉書倫思考的問題。她開始瞭如飢似渴的學習,自己調侃自己重新做回“小學生”,向身邊的能人學,向先進兄弟單位學,一有時間就上網查閲相關資料,看發達地區科普活動開展情況。不斷找身邊的人瞭解需求,“在生活中,找到人們最感興趣的點,挖人們生活中的痛點,開展行之有效的科普活動,在活動中傳播科學思想”成為她的工作思路。
2016年正值武強縣建設園林縣城,公園建起來了,縣城美起來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居民對許多植物不知其名、常常問起。為方便大家認知了解,喚起人們愛綠護綠意識,她和科協主席王瑞好、農林院校的同學對公園多次實地勘察,準確鑑定植物,先後為吉祥公園、和園、音樂公園等公園安裝了植物標識牌。第一批植物標識牌安裝完成後,隨之策劃舉辦了畫鄉特色科普遊園活動。她利用自身優勢擔任了認識植物講解員,身邊那些不起眼的、經常見的、不知名的樹木花草經過她的講解變得熟悉生動起來,孩子家長的好奇心和興趣被帶動起來。從這一年開始,科普遊園活動成為我縣科協的品牌活動,從公園到田間,先後為正蒙學堂、縣直幼兒園等做了多次植物及科普講解講座。
隨着工作開展,劉書倫深深感覺到一個單位、一個人力量太小了。必須利用多種科普手段,多方位搭建科普平台,促使更多人蔘與到科普中來,營造科普大環境。
按照科普“五進”工作要求,她和同事們結合武強縣特色產業,構建起以鄉鎮科協、各科普教育基地、農技協為依託以科普e站為載體的三級科普網絡體系。開辦科普公眾號、策劃組織音畫情科普行、科普畫鄉科普講堂、樹林課堂等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為使基地、e站、協會加入到科普隊伍中來,她從搞好服務入手,手機24小時全天候暢通,基地、協會有困難需求,盡最大能力幫助聯繫解決,尤其是有作物病蟲害防治需要時,她就去大學同學羣發帖求助,為大家解決實際問題。良好的互動關係,把大家拉到科普隊伍當中,各基地協會活動有聲有色,有效解決科技科普多點傳播。
“好奇心是科學發展之母”,她積極向上級爭取資源和支持,組織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生機器人比賽、科普讀書競賽等活動,以賽事帶動興趣,引導小學生不斷觀察、分析、綜合、發現,激發孩子們的創新活力和學習熱情。
站在新的高度,堅守科普情懷,致力傳播科技是劉書倫的追求。製作科普展品、撰寫科普文章、參與科普節目……她説對科普還有更多的事要做。熱愛在左、責任在右,劉書倫在科普這片陣地,一路播種,一路花開……用心、認真、盡責,堅守,祝願她實現自己的目標——“武強科普從有到強,從優秀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