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她含淚離開剛出生26天的孩子!23年後重逢,卻讓兒子終生務農……

戰火中,她含淚離開剛出生26天的孩子!23年後重逢,卻讓兒子終生務農……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挖掘湖南得天獨厚的紅色湘女資源,傳承發揚紅色湘女精神,唱響愛黨愛國主旋律,省婦聯決定在全省開展以“巾幗初心耀三湘”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講好湘女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從7月開始,我們每週在湘妹子上推出一個紅色湘女故事,帶你走近不一樣的她們!今天要和你講述的,是革命戰士曾志的故事……

曾志:

戰火中,她含淚離開剛出生26天的孩子

策劃 | 湖南省婦聯宣傳部 製作 | 今日女報/鳳網

文 | 郭玲 主播 | 文新 漫畫 | 潘晶慧

戰火中,她含淚離開剛出生26天的孩子!23年後重逢,卻讓兒子終生務農……
1928年11月,已是深秋,井岡山細雨濛濛,濃霧重重,空氣潮濕而寒冷。

在紅四軍後方留守處,有一排很小的房子,屋外有一口天井。前委員毛科文的妻子毛大嫂正從天井提水進屋,臉上掛着萬分不安的神色。她正在協助一名年輕的護士,為一名產婦接生。這位產婦,就是年輕的紅軍幹部曾志。

由於是難產,又是第一胎,曾志已經痛了三天,額頭上不斷沁出豆大的汗珠,往下滾。“不好!妹子又昏死過去了!”“快!灌薑湯!一定要把她叫醒來!”

此時,曾志的丈夫——紅四軍軍委委員、第三十團黨代表蔡協民,在屋外焦急等待着。當得知妻子即將分娩,他片刻不停,從前方匆忙趕回,一宿未眠。

約莫晌午,從屋內終於傳來了嬰兒的啼哭聲。“黨代表,恭喜你,是個男娃娃。”蔡協民歡喜地抱着這個啼哭的小人兒,走向躺在稻草鋪上的曾志,半蹲下身子,輕柔而深情地喚着妻子,“昭學(曾志原名),你現在感覺怎麼樣?”

聽見丈夫的聲音,曾志強撐着意識睜開雙眼,輕輕地發出一聲“嗯”。

望着虛弱的妻子,蔡協民嘴唇嚅動着,卻欲言又止。作為妻子,曾志怎會不知道丈夫的心思?這幾天,由於前方戰事的發展,她看着送回後方的傷病員越來越多。想到此,曾志蒼白的臉上努力擠出一絲笑容,“協民,你走吧!前方的警戒任務很重。這裏有毛大嫂,不用擔心我們孃兒倆。”

蔡協民怔了一下,沒想到妻子是這般善解人意,他極為感動卻又於心不忍:“你不怨我嗎?我……”“我懂。快去吧,部隊正等着你。”

戰火中,她含淚離開剛出生26天的孩子!

戰火中,她含淚離開剛出生26天的孩子!23年後重逢,卻讓兒子終生務農……
剛生完孩子的曾志,不久後就開始參加建造紅軍後方醫院的勞動,天天上山刮杉樹皮、抬木料。“杉樹皮剝下來很有用處,曬乾後可以蓋屋頂,也可以當牀板。”因為沒有被褥,曾志就把一張張曬乾的杉樹皮鋪在房間的泥地上,七八張杉樹皮圍成一個圈,中間再燒一堆柴火取暖,這就成了大家的牀。“中間有燃燒的柴火,躺在杉樹皮上也不覺得冷,還很舒服呢!”在艱苦的環境下,曾志總能想出各種辦法來改善條件,鼓舞士氣。

可曾志明白,眼下最大的困難,是孩子!

前方戰事頻繁,後方供給緊張,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初為人母的喜悦,曾志心中發愁:在這個戰爭殘酷的年代,作為一名戰士,隨時都要準備為抗戰犧牲,把孩子帶在身邊實在難以養活。

想了一夜,曾志還是做出了艱難的決定:把孩子送給當地老百姓去撫養!可是,孩子送給誰呢?當地羣眾都很窮苦,誰還會要孩子?

這天,王佐部隊一個石副連長的妻子賴鳳娥來看望產後的曾志。望着正在哄孩子的賴鳳娥,猶豫再三,聲音有些哽咽的曾志還是開了口:“大嫂,你若喜歡這個孩子,就送給你,你來做孩子的阿媽,好不好?”

抱着孩子的賴鳳娥有些不敢相信,“大妹子,你這不是開玩笑吧。你捨得?”

“真的,孩子送給你們。”曾志強忍淚水,用力點了點頭。

“這麼大的事,你做得了主?黨代表能同意嗎?”

“您放心,協民會同意的。我們原本也是希望孩子生下來就送給合適的人家撫養。”

“你放心,我一定會養好這個孩子!”賴鳳娥聽後頗為感動,起身向曾志鞠躬,又連忙問道:“妹子,孩子還沒取名字吧?我看就叫‘來發’如何?希望日後革命大勝,有個發頭,到時候你們再回來接他!”

“來發……”曾志抱起孩子,輕輕喚了一聲。這個剛剛出生26天的嬰兒好像知道了什麼似的,突然大哭起來。這一刻,曾志再也忍不住了,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淌。

半晌,曾志平復了情緒,把孩子遞向賴鳳娥:“大姐,來發就拜託給你了!”怕再多看一眼又有了不捨,曾志把頭扭向了一旁,被抱走了孩子的雙手,卻停留在空中許久不願放下……

數日後,曾志接到緊急通知,開始踏上新的戰鬥征程。

戰火中,她含淚離開剛出生26天的孩子!23年後重逢,卻讓兒子終生務農……
23年後,曾志與兒子重逢……

“石禮保我識得識得,是大井老鄉,不過已經犧牲了,他兒子石來發如今還在鄉下種田!”曾志聽了井岡山副區長柳辛林所描繪的特徵,一種酸楚的喜悦湧上心頭,“石來發”,那是她的兒子啊!

這是1951年,曾志時任廣州市委書記。一次中央革命老區慰問團正在廣州慰問演出,她得知訪問團將北上途經井岡山訪問,她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趕忙寫了一張紙條,請一位同志尋找當年託孤的戰友石禮保,查找兒子音訊,沒想到真找到了!

闊別23年後,母子倆終於在廣州相見!他們凝視着彼此,似乎想從對方溝壑縱橫的臉龐上找到二十多年來的風雨和坎坷……來發7歲那年,養父母便被白匪迫害而死,他靠着眼瞎的養外婆乞討拉扯才長大,吃盡了苦頭。得知這些,曾志心裏的愧疚又多了幾分。

曾志瞭解到,來發目不識丁,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就對兒子説:“來發,留下來吧,留在廣州。白天到工廠做工,晚上去夜校讀書識字。”

來發想了想説:“媽媽,算了吧。我已經成家了,還分了田、分了地,我是家裏的主要勞動力,還是回去吧!再説,家裏還有80歲的老外婆,沒有我她就活不成,我得回去守着她,給她養老送終,人得講良心啊!”

曾志聽後非常感動,連連點頭:“來發,你做得對,應該回去!你雖然不識字,卻能懂得大道理,做人就是要知恩圖報。老人家養了你這麼多年,我也不能奪人所愛啊!”

就這樣,母子匆匆見了一面後,石來發又回到了井岡山,做了一輩子的農民。

1985年10月,石來發帶着兒子石金龍來北京探望曾志。一路上,他們一直有個念想,就是希望通過曾志解決生活、工作上的困難。

臨走前兩天的晚飯時, 金龍瞧着曾志心情不錯,就壯着膽子説:“奶奶,家裏都挺好,您不用掛念。只是,我們爺倆都是農村户口,您看能不能給家裏解決一下商品糧户口?”沒想到,當時飯桌上的氣氛立即變得尷尬起來。曾志聽後,沉默了好一會,然後指着桌上的剩飯菜笑着説:“金龍,你看咱們今天吃的飯菜,不都是農民種的嗎?那你又何苦要轉商品糧呢?何況,作為咱們家的孩子,更不應該搞任何特殊化,不能因為我身居高位而違反規定!”説完,曾志就起身回房了。

幾年後,金龍又找到曾志的秘書小劉,想請她出面跟地方上掛個電話,解決“農轉非”的事情。沒想到小劉秘書聽到後嚇得直搖頭,説:“曾部長有規定,家裏的事要是她沒有交代,我今天辦了,明天就要捲鋪蓋回家了!”直到那時,石金龍才明白,在奶奶這一代共產黨人心裏,組織原則象徵着黨的生命,他們絕不會親手去破壞的。

如今,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裏,有一尊曾志的銅像,上面寫了這樣一句話:“毛澤東的兒子能去朝鮮打仗,我的兒子為什麼不能當農民?”

(本文根據曾志回憶錄、井岡山紅色文化教育學院所作)

戰火中,她含淚離開剛出生26天的孩子!23年後重逢,卻讓兒子終生務農……
曾志

戰火中,她含淚離開剛出生26天的孩子!23年後重逢,卻讓兒子終生務農……
曾志(1911年4月4日 — 1998年6月21日)。原名曾昭學,郴州直隸州宜章縣(今湖南省宜章縣)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組織戰線傑出的領導者,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1998年6月21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曾志同志因病因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22 字。

轉載請註明: 戰火中,她含淚離開剛出生26天的孩子!23年後重逢,卻讓兒子終生務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