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打臉"北大,曾經的解職人員掙得億萬後,也被奉為座上賓
作為中國語培界最具實力的教育機構,多年來新東方培養了數萬計的學生。幫助他們順利的通過雅思、託福等語言考試,獲取出國留學的資格。
同時作為世界上的第一支教育產業股,新東方的誕生頗具傳奇色彩。而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也因為其犀利的演講風格成為了當代教育界的知名人士。
不久之前,在港交所上市的新東方股價一路飆升,讓所有人都覺得新東方的前景一片光明。俞敏洪的成功故事再一次成為了人們所熱議的話題。
當年俞敏洪本是北京大學的外語教師,迫於生活的壓力在校外為學生補習英語。後來事情被學校發現,學校以俞敏洪擾亂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為由將其解聘。
時隔多年,已經坐擁億萬資產的俞敏洪卻成為了北京大學的優秀校友、座上賓。
作為知識的傳播者,當年的俞敏洪不過是順應了市場經濟的變化與需要,將知識變現為可支配的收入。
但為何又引來了學校的強烈不滿呢?難道説在當年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教師先富起來就不行?
其實早在俞敏洪之前,高校在校教師在外"掙外快"的現象就已經是屢見不鮮。尤其是藝術類教育,更是需要教師付出寶貴時間做一對一的言傳身教。
許多家長為了能夠給孩子尋得一位名師,可謂煞費苦心。在大力提倡知識付費、知識變現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教師這個神聖的職業也應當適應於經濟發展規律率賺取更多的報酬。
總的來説,人民教師的待遇問題早已經不是被提出一兩天的事情了。如何解決教師待遇問題成為當下人們最為關切的話題之一。
2016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關指導文件,從這時起開始允許高校教師在外兼職。因此可以説當年俞敏洪算是白被北大辭退了。
當初自己的"灰色收入"如今卻成為了正當賺取的收益。當俞敏洪在聽聞此事之後也只能是哭笑不得。
雖然國家開放了高校教師在外兼職的禁制,但是對於中小學教師的限制則依然存在。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則依舊只能依靠那微薄的工資維持生活。
為了解決這部分教師的待遇問題,很多地區都將提高公立學校教師的待遇問題提上了提示日程。
作為國家政策公器之下的公立學校,一直以來都被納入國家事業單位的體制化歸之中。在每年國家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中,教師一直都是熱門領域。
一面是大家擠破頭的往現行體制內的教師隊伍裏面擠,一面是對於待遇問題的抱怨。人們開始質疑大多數人報考教師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作為事業單位從業人員的教師註定在如今的社會上永遠只能屬於較低收入的人羣。公辦學校的教師工作,被外界普遍認為是"鐵飯碗",但是長期的收入低下也引來了越來越多的矛盾。
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採用變相的方式在外開辦"補習班"。原本應當在計劃內完成的教育任務被嚴重後置。
這種亂象的背後,存在着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教師收入與消費不對等的客觀表現 ;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本應作為國家大計的教育,在當今社會中不斷地"失衡"。
那麼中小學教師是否應該與高校教師一樣被放開"禁制",允許在校外參與盈利性質的教育輔導呢?
我們國家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全面實行義務教育。教育作為國家公器一直行使着培育國家現代化建設所需的標準人才,和普通百姓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雙重職責。
教育本應具有公平性與普及性。這與市場經濟下的教育體制本身就有着不可調和的先天矛盾。
教師作為國家政策的執行者與國家公器的守護人,本應平等對待每一位應當享有教育資源的適齡兒童。然而今天我們所看到卻是。
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之下,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為了謀求經濟收入,越來越多的忘記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有的職責。
作為一名中小學教師,一面是承擔着為國家培育優秀人才的使命與責任,另一面卻是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
這當中確實存在着理想與現實相互矛盾的客觀因素。但是既然選擇了這樣一份神聖的職業就應當遵守一個教師應當有的行為規範。
事實上除了農村貧困地區外,大多數城市公辦學校的教師,其收入基本維持在當地的平均收入水平。
那麼一位人民教師到底應該是成為一位以"教書育人"作為天職的奉獻者,還是成為一名買賣知識的商人呢?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依舊是以公辦學校作為承載義務教育體制的平台。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成本本就應當被控制在人們收入中可控制的成本範圍之內。
所以公辦教育領域就應該是低收益,甚至零收益的行業。提高教育教師的薪酬待遇也就意味着國家需要在此領域增加更多的財政支出。
因此即便人們在不斷提出要對現行教育制度作出改革的今天,提升教師待遇問題也只能是逐步提高,很難在短期內有明顯的變化。
越來越多以營利為目的教育培訓機構正在像雨後春筍一般的湧現在當今社會之中。教育的公平性正在被逐步打破,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通過支付高昂的費用來獲取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
這樣做其實本無是非對錯可言。但是問題就出在大量的培訓機構在市場運作的條件下,為了能夠獲取更多優質的教師資源左右着社會對於價值體系的認知。
俗話説:"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一面是非公教育機構的教師拿着豐厚的工資報酬;一面是作為國家公器執行者的人民教師拿着相對較低的收入。
如此一來,對於物質的崇拜自然就會滋生於人心之中。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是,本應力守窮途默默奉獻的"人民教師"內心的天平逐漸傾斜。
當有人提出"教師先富起來就不行?"這樣疑問時,義務教育的本質已經逐漸改變顏色。
很多學者與專家時常用西方的教育制度與教師的普遍待遇問題來説事。但事實上我們國家現今依舊未進入發達國家的行業。
地區發展差異,人均收入差異,城鄉發展差異三大問題依舊困擾着我國。或許對於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可以通過地區財政彌補公辦學校教師工資待遇短板的問題。
但是在欠發達地區如果也參照國外的標準,或者是發達地區的標準的話。那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教育將會成為階級固化的捍衞者。更多的貧困人羣將再難通過教育來改變命運。
所以,當初北京大學辭退俞敏洪的做法其實並沒有錯。我們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時,大學低廉的教育成本,讓大學成為很多學子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
俞敏洪當年尋求自身的發展將知識變現也沒有錯。但是這樣的做法於其身份卻相矛盾。如果人人都像其一樣,一面拿着國家的工資,一面在外謀求副業。那麼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事實上就已經被破壞。
相信每一位有志成為一名教師的從業者心中都應當有這樣一杆秤。究竟是選擇成為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民教師,還是成為將知識變現換取對應收入的學者?
面對這個問題需要作出選擇。一旦你選擇了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旦你成為了維護國家教育資源公平分配的捍衞者。
那麼作為人民教師就應該遵守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規範,用奉獻精神來代替客觀收取的"不足"。
像新東方這樣的私立教育機構的存在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民辦教學力量與私立教育機構為人們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與多樣化的選擇。
因此,在不斷深入推進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國家才可以培育出更多適應於激烈競爭環境的人才。
同時,因為非公體制下的教育機構在適應於市場競爭的同時也左右着輿論的傾向,不斷影響着公立學校教師與民眾的價值觀。這樣的現象會加大中下游人羣的教育成本與對於教育的認識。
當所有教師都向"錢"看時,教育的公益性與公平性勢必蕩然無存。如今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現象已經變得十分嚴峻。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如果增加中低收入人羣對於子女教育的成本,因教制貧將會成為成千上萬家庭的災難。
綜上,教師可以將知識變現,自然也可以選擇成為社會中的高收入人羣。但是當那些選擇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人羣在步入職場之前還是應當認真考慮。
作為一名教師,到底是想賺取更多的回報,還是成為一名默默無聞的奉獻者。兩者無對錯好壞,全是一種憑心而作的選擇罷了!
文/李清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