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學區房的五大風險,最後一個最“坑”人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想法使得學區房大行其道。很多開發商在拿地初期都重點關注項目未來的學區是哪裏,沒有好的配套就自己引進。學區房,顧名思義就是分佈在名校周圍,根據“就近入學”的有關規定,在義務教育階段,各區適齡兒童均可免試就讀。

很多人認為“學區房”在自住和投資兩個方面是穩定的,目前備受市場關注。但買“學區房”一定要有風險意識,包括經濟的風險,孩子就讀的風險,入學條件改變的風險,維護和升值的風險,孩子的性格和脾氣是否適應學校風格的風險等等。畢竟名校和成功並不是絕對成正比的。

購買學區房的五大風險,最後一個最“坑”人

風險一:買學區房要量力而行,不能事事順心,承受沉重的經濟負擔。

建議以學區的小面積為主。即使單價偏高,總房價也能承受,以後也更容易賣。

風險二:即使購買了學區房也不是萬事大吉,畢竟每年的入學規則都有變化。

風險三、學校情況是動態的,不會是靜態的。

還有一種情況必須防止。有的小學初中被企業收購後變成了私立。學制變了,錄取規則也會隨之改變。這些變化將對孩子的教育和學區的價值產生影響。

建議不要把精力集中在名校上,多深入研究成長型學校。無論是對孩子教育的投入,還是對房產的投入,都是有幫助的。

風險四、名校不錯,但不一定適合你的孩子。

每個名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特色,符合你孩子的特長或者發展方向才能有價值。

建議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名校。最好的學校是適合你孩子的學校。

風險五、當心“山寨學區”

有些樓盤雖然和名校隔着一堵牆,但不代表就能進學校。雖然“就近入學”是指居住地一定範圍內的學校,“就近”是指相對接近的概念,而不是絕對的地理距離,不是學生的家庭住址,可以進入離小學或中學最近的學校。每個學校的招生範圍一年公佈一次,但是招生範圍是由整個社區或者街道決定的,這就導致了這樣的情況,雖然住宅和學校隔着一堵牆,卻不一定能被划進家長想要選擇的學校的情形。

所以大家在購買學期房之前一定要認真考察和選擇,不要盲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80 字。

轉載請註明: 購買學區房的五大風險,最後一個最“坑”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