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獻公用了什麼辦法,傳位秦孝公時,另一競爭人贏虔心服口服!

賈誼在《過秦論》中説:“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這裏説的“六世”,是從秦孝公開始的。
但實際上,在秦孝公之前,秦國還有一個君王的作用是被忽視了的,他就是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

秦獻公用了什麼辦法,傳位秦孝公時,另一競爭人贏虔心服口服!
實際上,秦國的改革,是從秦獻公開始的,至少他實行了改革的預熱。由於他勵精圖治,經過一系列的變革後,秦國羸弱的國力,得到極大發展,同時軍事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秦獻公除了在秦國改革上的預熱外,還有一個貢獻,就是他發現了秦孝公。可以説,沒有秦孝公,也就沒有“商鞅變法”。沒有“商鞅變法”,也就沒有秦國後來的快速發展。
秦獻公本來年富力強,可惜,他在向外發動戰爭時,受了傷,後來因傷不治而亡。
在去世之前,秦獻公面臨這傳位的問題。當時,長公子嬴虔能征善戰,在軍中很有威望。按説,他正是理想的繼承人。可秦獻公在臨終時,卻把國君之位傳給了次子公子嬴,也就是後來的秦孝公。這是怎麼回事呢?
説到國君之位,秦獻公是深有感觸的。當年,他的父親秦靈公去世時,他才不過5歲光景。本來,他的叔父悼子,答應了他的父親,要好好地輔佐他成為一名合格的國君。但等秦靈公一死,悼子便奪了他的國君之位,並把他驅逐出了秦國,害得他在魏國流亡了29年。
悼子去世後,讓2歲的兒子出子繼承國君之位。結果子少母壯,一時外戚當道,惹得秦國朝臣百姓怨聲載道。也就這樣,秦獻公在大家的擁戴下,回國奪位,得以復辟,成為秦國國君。
吃盡了苦頭的秦獻公,深知國君之爭,不光會讓宗室相殘,還會引發內亂,最終導致國力衰弱。所以,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奪權之變,在選繼承人的問題上,他異常謹慎。

秦獻公用了什麼辦法,傳位秦孝公時,另一競爭人贏虔心服口服!
秦獻公子嗣不豐,他一生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庶長子公子虔;另一個是嫡子公子嬴渠梁。
説起來這兩個兒子都很優秀。
公子虔英勇善戰,剛毅果敢,許多地方都很像秦獻公,因此很得秦獻公的疼愛。而且,公子虔不光有戰功,在軍中也有極高的威望。同時,秦朝的貴族對他也很支持。
嬴渠梁則沉穩謹慎,遇事往往能深謀遠慮,政治上能力上,顯得出類拔萃。
按古代“嫡長子制”的規矩,其實秦獻公就應該選王后所生的秦渠梁。
但是,秦獻公知道,選對繼承人,才能使秦國得以穩定富強,才能繼續他的改革,讓秦國脱胎換骨。所以他一直在猶豫。
除此外,他還擔心兩個兒子到時候為了爭奪國君之位,拼得你死我活。這樣,秦國又將陷入內亂。總之,他不光要立太子,還要使兩個兒子仍舊親密無間
秦獻公思來想去,沒有對策,所以他準備問問別人的想法。
他先問了王后,接着又問了朝臣,再接着又詢問老百姓。為此,他甚至還徵求了公子虔和秦渠梁的意見。等到大家的把大家的意見綜合起來後,他最終才確定立秦渠梁為世子。

秦獻公用了什麼辦法,傳位秦孝公時,另一競爭人贏虔心服口服!
實際上,或許秦獻公心中早就有答案。他不過是採用這個辦法,在全國人心中搞一次宣傳,表明這個秦渠梁是你們選擇的,你們必須要好好支持他,不能造反,這也有點民選的味道。顯然,秦獻公這一招是成功的。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因舊傷發作而死,秦渠梁順利地繼承了帝位,是為秦孝公。
果然,在秦孝公繼位後,公子虔對他非常支持。
當時,衞國的庶公子商鞅由於在衞國不得志,於是改投到秦國,推行變法。
儘管秦孝公很支持變法,但法令推出後一再不被大家重視,
正在這時,太子嬴駟犯了法。
按理,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是由於太子是未來的國君,不便施以刑罰,所以商鞅就處理了嬴駟的老師公子虔。
公子虔雖説並不贊成變法,但為了使秦孝公的變法能夠成功,還是接受了商鞅的懲罰,無怨無悔。既然公子虔都得接受懲罰,百姓還有什麼説的呢?於是變法得以順利進行。
由此可見,秦獻公在繼承人的選擇上,實在是很高明的。
(參考史料:《東周列國志》《史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6 字。

轉載請註明: 秦獻公用了什麼辦法,傳位秦孝公時,另一競爭人贏虔心服口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