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時,無數的仁人志士站了出來,提槍上戰場,為國家獻出生命,到了和平年代,為了追趕西方國家,又有無數的人站了出來,從經濟和科技方面壯大國家。
董仕樞也是如此,他為國家的核電事業付出了青春年華,一位九十歲高齡的科學家仍要帶着孫子重返母校,撫今追昔,繼續鼓勵自己的孫子為獻身科學事業而努力。
百年校慶,老人到來在前年的四月,清華大學迎來了自己的節日——106週年校慶,清華大學在百年來的風風雨雨中孕育了無數的學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一直在傳承,學生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清華大學在建設國際頂級大學的道路漸行漸遠。
同時在這次校慶過程中也邀請了過去的優秀學子前來觀禮,其中就有著名的核電專家董仕樞,這時候的他已經90多歲高齡。他帶着自己的孫子重回母校,目的是讓孫子感受科學魅力,鼓勵孫子獻身科學事業。
核電專家成長路
清華大學106歲生日的時候,董仕樞老人整整八十九歲,他是清華大學最早的一批工程物理專業的畢業生,幾十年過去他已經成為中國核物理專業的領導者。
他在1949年正式進入清華大學學習,選擇的專業是工學院採礦專業,這與當時的社會現狀密不可分,國家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特別是工業革命的促使,使得中國急需大量的工業人才。
董仕樞就這樣在清華大學進行了多年的學習,到1952年順利畢業。董仕樞老人現在還能記起當年一起奮鬥,一起生活的同學和老師的名字,他曾經一一點到,比如,當年他們的院長是施嘉煬教授,系主任是孟憲民教授。甚至上課的同學也彷彿歷歷在目,同董仕樞老人一個班級的,學習採煤專業的共有8個同學,同一個系別的同學畢業以後還有32個同學進入採油行業。
座談會上談感想
在這次校慶過程中,董仕樞老人是真正的"老人",已經畢業幾十年的他爭相被邀請參加各個專業的座談會,而清華大學地學中心有幸請到了他。
在這次座談會中,首先由院領導宮鵬代表地學中心向來到的校友和學生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向各位畢業校友詳細的講解了最近幾年,地學中心的發展情況,主要在培養學生、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
老人董仕樞是這次座談會的中心,他一邊回憶自己在清華大學的青葱歲月,一邊談到他對清華大學的感想。他説清華大學是他"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一個重要階段",雖然讀書時的一些理論專業的內容已經遺忘,工作中也不需要。但是,學習過程中學習的方法和人格素養給董仕樞的日常工作帶去了特別大的幫助,特別是在學校的科研經歷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使得他在工作之後能夠迅速融入新的團體,面對新的科研任務也能憑藉經驗和技術解決。
董仕樞在畢業後,他首先進入的是被位於北京德勝門的一個煤礦企業——北京煤礦設計院,主要負責的內容是煤礦的開採和勘察設計。
到了1956年,為了響應國家發展核工業的政策導向,當時工作順利,深得領導喜愛的董仕樞憑藉自己的成就成功進入核工業部門的設計部門,成為主力之一。"地質安全方面的工作成為了我當時的最終的工作重心,特別是在中國的大亞灣核電站建設時期,不謙虛的説,我發揮了很大作用。"一談到核電站,董仕樞就"眉飛色舞"。
"對待一件必然的事情一定要有高度,要做就做最好的"。董仕樞還特別説到:"清華的生活讓他學會了這個道理。"當時的很多教授對待科研和工作都十分的細心,這種態度讓董仕樞在畢業後也受益匪淺。
最後,董仕樞老人和袁鼎老人,這兩位在1952年院系調整前畢業的老校友,還向年輕校友以及老師們分享了清華地學系的過去的歷史和他們現在的工作生活情況,表示十分支持地學中心未來的工作。
取得核電專業的成就董仕樞老人一生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為核電事業付出了青春,但是他無怨無悔。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工業十分落後,和電視也基本沒有,畢業後的董仕樞立志做出一番事業。核電廠的反應堆發電用的冷卻劑和慢化劑的產生主要是靠着一種叫做"輕水堆"的裝置。
堆是目前最主要的堆型。這都是美國先造出來的,他們利用這一原理設計並且成功製造了壓水堆,當時中國的核電廠堆型也希望利用這種美國壓水堆設計,但是由於技術封鎖,只能自己"發展"。
分享當年舊事
老人帶着孫子行走在校園裏,一邊為孫子介紹當年的故事,一邊勉勵,希望其可以投身科學事業。董仕樞雖然頭髮花白,但是精神很好,談吐思路極為清晰。
他對自己的孫子説:"我的一生都在恪守作為清華大學生的本色,那就是終身學習新知識,不斷提高新能力。"面對新的事物一定要有接受能力,與時俱進才能越來越好,另外除了學習,董仕樞老人還告誡孫子,一定要思想開放,面向世界,同時敢於思考,敢於開拓,形成自己的優勢。"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董仕樞老人用自己的能力為了國家的核電事業而努力,現在他仍然想要培養自己的下一代,繼續自己的事業,這種精神就是中國繁榮富強的有力保證。
從小立志要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這從來不是口號,而是每一個愛國者內心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