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金錢如糞土”,可是我們的生活,又完全離不開這些“糞土”

都説“金錢如糞土”,可是我們的生活,又完全離不開這些“糞土”

這句話大概是《論語》衍生出來的一句話,經過後世之人不斷地改進,也就成為了如今人們常説的“金錢如糞土”。因為,文聖人曾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有了文聖人的教誨在前,所以中國古代廣大的士大夫和知識分子們,便把名利於我如浮雲的清高氣概給認真貫徹並實行了下來。

《世説新語》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姓王的老爺,是清流一派的人物,覺得自己很清高,恥於談錢,也看不上老婆斂財的舉止。平日裏滿口道德文章,連一個“錢”字都不肯説出口。

後來,他夫人受不了了,就趁他睡覺的時候,讓人在他牀頭擺滿了錢,他要下牀就必須叫人過來搬錢。他夫人心想,到時我看你嘴裏喊不喊“錢”,你不喊,這些錢就留在這兒堵着你。

等到王老爺睡醒之後,他看到這個場景有些懵,他確實無法下牀,但是他一個人又搬不動這許多錢財,而王夫人又約束奴僕不許主動去幫忙,這讓王老爺感到萬分為難。

都説“金錢如糞土”,可是我們的生活,又完全離不開這些“糞土”

結果,王老爺憋了半天喊道,快把這些“阿堵物”給我搬走!王老爺到底是沒有談到“錢”字,但是後世也從此給錢取了另一個名字,叫“阿堵物”。

陶淵明曾在彭澤擔任過縣令,而當時縣令的俸祿便是五斗米。有一次,地方督郵前來巡查彭澤,要求縣令必須穿着官服、束大帶來與他相見。

結果陶淵明大怒道:“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然後就掛印辭官,歸隱田居了。這就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人們也認為這事體現出了他視金錢如糞土的氣概。

其實,陶淵明歸隱辭官,並不是五斗米事件之後。而是過了一段時間,到在義熙二年方才辭官。辭官的原因也不是因為督郵的問題,而是家中有親人離世,他回去奔喪而已。

至於説他怕不怕奔喪後失業,他反正是不用擔心這個問題的。因為陶淵明是士大夫階級,他的祖父陶侃是東晉的開國功臣之一,官居一品,爵至長沙郡公,稱得上是位極人臣。

都説“金錢如糞土”,可是我們的生活,又完全離不開這些“糞土”

雖説陶侃死後陶家沒落,子侄也因得罪庾亮而無法在高級官場打滾,但他們好歹也還是士族階層。而中國的兩晉時期,因為以九品中正制代替了察舉制,所以階級固化十分嚴重。

普通人在那個時代想要跨越階級是非常困難的,而陶淵明作為士族的一份子,他想要討得一份官職或者是找到出路,卻是輕鬆至極的。因此,他當官、辭官都是非常隨意的。

而且陶淵明做縣令的目的,也非常簡單,還是為了錢財,他自己親口所言:“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

也就是説,他事先考察好了,彭澤這個地方做縣令容易撈錢,所以他才去的。雖然縣令的俸祿不過五斗米而已,但是在封建時代大家都懂的。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縣令並非只靠俸祿掙錢。所以兩晉時期,很多貧窮的士人,都會主動要求擔任地方的刺史、縣令,以此來獲取比京城官員更優厚的報酬。

都説“金錢如糞土”,可是我們的生活,又完全離不開這些“糞土”

而陶淵明所謂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純粹只是他的士大夫優越感在作祟罷了,他認為自己這樣的一個士大夫,怎麼可以紆尊降貴去拜督郵這個“小人”呢?

請注意,這裏的“小人”,不是説行為道德卑鄙的人,純粹是那督郵出身寒門,夠不上高門士族的邊。陶淵明覺得對方不配自己用嚴格的禮數去拜見,所以他一開始就只打算穿便服去。

這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並不是視金錢如糞土,而是階級權力的居高臨下而已。陶淵明在辭官之後曾寫了一篇《歸去來兮辭》,文中直説: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脱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

可見,陶淵明並不以做官為恥。相反,他非常坦然地説,我就是為了錢去當官的。同時,兩晉時期的士人官員,基本上也都是屬於一個放養的狀態。

都説“金錢如糞土”,可是我們的生活,又完全離不開這些“糞土”

陶淵明當官也是個甩手掌櫃而已,他掙夠了錢,他自然就可以施施然歸園田居去也。在他的田園詩中,他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很明顯,陶淵明並不會農事。

所以,要是讓陶淵明務農來養活自己,那實在是萬萬不能的。但是他卻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小日子過得十分愜意。若説沒有金錢給他底氣,他哪裏能過得這麼舒坦呢?

人生在世,哪裏能不談錢呢?口稱“阿堵物”的王老爺不談錢,是因家有賢妻,操持上下,讓他可以袖手談心性,不沾染半點市儈。但是若家中無錢,他同樣要為錢、生活而奔波。

人這一生,每天都需要吃,每天都需要穿,每天都需要睡。沒有妥善的衣食住行,根本寸步難行。那麼,這些東西從哪裏來呢?自然是要有金錢來託底。

文聖人曾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但是他同樣也説過“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都説“金錢如糞土”,可是我們的生活,又完全離不開這些“糞土”

意思是,如果富貴合乎於道,哪怕是給人執鞭墜鐙這樣的下等差事,我也願意去做。如果富貴不合於道,那就還是按照我自己的愛好去做事吧。

所以文聖人他老人家,其實只是反對不義之財,要合乎於道地追求富貴而已。而這,也就是人們一直所説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文聖人從來沒有反對做官,也沒反對發財,只是要求不能違背原則。想也知道,文聖人的得意門生中,不乏有錢的大商人。文聖人都是如此通透清明,怎麼可能視金錢如糞土。

所以,文聖人要是真這麼超脱,還怎麼去周遊列國,還為何要四處求官呢?我們反對的,只是求取不義之財,或者利用金錢做出的毫無底線的行為!

金錢是物質生活的保障,雖然人類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僅僅靠着物質生活,但是物質生活也是不能斷掉的。金錢買不到我們需要的精神追求,但是若沒有飯吃,還談什麼精神追求呢?

都説“金錢如糞土”,可是我們的生活,又完全離不開這些“糞土”

如今的人們總是在強調,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一樣重要,所以我們要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一起抓,兩手都要硬。這樣的觀念,不正是對待金錢的正確價值觀嗎?

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梁啓超先生曾説:“一人如是,則眾人結習所成之國,亦以此阿堵物為最大之功用,此有國者所以常齗齗也。”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金錢是有用的,國家發展離不開金錢,個人發展也離不開金錢。而且中國的文化,向來只反對單純、毫無原則地追求金錢,從來沒有要求咱們當真視金錢如糞土。

除非,你有很多的錢作為底氣。這樣你才能撇着嘴説,不就是錢嗎,有什麼了不起的。要知道,經濟基礎才能決定上層建築啊!不然,這麼説只能讓人笑話你假清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22 字。

轉載請註明: 都説“金錢如糞土”,可是我們的生活,又完全離不開這些“糞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