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雍正王朝:從百官跪迎到跪拜弔唁,原來胤禩一直在給雍正“挖坑”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經典

康熙皇帝的八阿哥胤禩,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始終都是雍正最為重要的政敵與對手。特別是在《雍正王朝》中,胤禩與雍正堪稱是“一生之敵”,頗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
“九子奪嫡”期間,八阿哥胤禩在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等一眾康熙皇子與諸多朝臣的支持下,表現甚是活躍,而胤禩本人一直以來都是奪位的熱門人選。可就是由於其過高的“人氣”,引得了康熙皇帝的巨大不滿與厭惡,特別是朝中大部分的官員主動選擇站在了胤禩一邊並對其予以了堅定的支持,這對於康熙皇帝的皇權威嚴來説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也正是因為如此,康熙皇帝非但沒有選擇八阿哥胤禩繼承皇位,反而對其進行了一定的壓制,以限制胤禩勢力的繼續擴張。

反觀雍正,儘管康熙皇帝對其非常的信任與器重,但是康熙給雍正的要求是希望其成為一介“孤臣”,進而使得雍正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堯、李衞、田文鏡等人,再無其他“嫡系”力量,雍正在朝堂上顯得形單影隻。
於是,雍正在登基之後,自己可用人才的匱乏以及大多數朝臣都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成為了其所要面臨着的一個巨大的難題。
儘管雍正也在想盡辦法革新吏治、培養人才隊伍,可一直不服氣、不滿意雍正登基的八阿哥胤禩必然是不會讓雍正所如願的,他依然對雍正進行着阻礙和掣肘,方式方法除了他一貫的以“假仁假義”來邀買人心外,還有便是對於雍正形象的抹黑。
而這在“百官跪迎年羹堯”以及“跪拜孫嘉誠”的兩段劇情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一句“百官跪迎”,胤禩讓雍正“傷敵八百,自損三千”。
“百官跪迎年羹堯”,究竟是誰下得指令,是胤禩麼?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能夠在如此重大場合,要求百官如此行事的,有且只有雍正了。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別人真的沒有這個膽量,這其中也包括了八阿哥胤禩。
試想下,在這樣隆重的場合,如果所行之事違背了制度和禮節,可以説是完全將自己置身於眾目睽睽之下,沒有任何的遮掩,也沒有任何可以隱藏自己的地方,進而會為雍正很快的勘破。況且,此時的八阿哥胤禩無疑是雍正的“眼中釘、肉中刺”,雍正做夢都在尋找着胤禩等人的把柄,好有理由將其進行懲治,這一點胤禩不可能不清楚,也就更加不可能是他來擅自發布如此的政令。
於是乎,讓百官“跪迎”得勝還朝的年羹堯,只可能是雍正發出了指令,胤禩只是遵照執行而已。

而實際上,雍正此舉的目的既是一種炫耀,同時也是對於八阿哥胤禩集團的一種打壓與示威。
在此之前,對於青海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八阿哥胤禩等人可謂是抱着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特別是年羹堯率兵平叛期間進展緩慢,使得國庫日益空虛,他們更是等着看雍正的笑話,從而發起“反擊”。
可如今,年羹堯從西北得勝回來,不僅僅是幫助雍正穩定了邊疆局勢,提升了皇權威嚴,是雍正的皇位愈發穩固,更使得雍正在八阿哥胤禩等人面前徹徹底底的“揚眉吐氣”了一把。
一來,年羹堯的成功更多的還是雍正知人善任的結果,在此前雍正錯誤的任用諾敏和張廷璐讓其顏面盡失,而年羹堯的成功無疑是讓雍正正面擊潰了外界對他用人不當的質疑,為雍正徹底扭轉了名聲。
二來,此前由於年羹堯遲遲沒有平定叛亂,胤禩等人也在等着機會讓十四阿哥胤禵重新復出掌兵,進而狠狠的“打臉”雍正,只不過年羹堯的勝利讓十四阿哥徹底失去了翻身的機會,也向世人證明少了“八爺黨”,雍正一樣能夠打勝仗。
三來,儘管此時的朝堂上“八爺黨”人仍然實力強大,人數眾多,可年羹堯的立下如此功勳也讓雍正向朝中官員們證明自己培養的“奴才”,能力是更加的突出與卓越,則無疑也整體抬高了雍正這面自己人的地位。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要官員們在午門外“跪迎”年羹堯,並且是要八阿哥胤禩親自指揮。一方面,這是雍正在昭顯自己的知人善任,同時顯示的是他自己陣營中的人的功勳與能力;另一方面,讓八阿哥胤禩帶領着他的“八爺黨”,拜倒在年羹堯面前,胤禩顏面會盡失,並且這也是從內心上和精神上,對於“八爺黨”官員的一種打擊,進而動搖整個“八爺黨”的軍心。
由此可見,雍正也是希望籍此實現“一箭雙鵰”的政治目的。

然而,八阿哥胤禩卻來了一招“借力打力”,反而讓雍正損失更多。
當然這也與雍正過分的“自以為是”密切相關,因為此時的雍正產生了兩個巨大的疏漏。
其一,他錯誤的估計了朝臣的看法,並且是非常單純的認為,朝臣們會同自己一樣,將年羹堯視為朝廷的功臣以及“恩人”一般加以禮遇。殊不知朝臣們對於年羹堯的鋪張浪費、過度消耗以及濫殺無辜、草菅人命的做法早已經是極度不滿,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對年羹堯施以如此大禮,必然會為眾多內心懷有正義之感的朝臣,特別是諸如孫嘉誠等在內的清流所抵制的。
其二,他錯誤的估計了年羹堯此時的心境,特別是年羹堯如此的居功自傲、飛揚跋扈,就連雍正本人也是始料未及的。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八阿哥胤禩開始了他的“表演”,一連兩聲“百官跪迎”,既是要激起羣臣的不滿,同時也是要將年羹堯心中的傲氣再度予以抬升,進而使得其更加的為朝臣所不容。

當然,雍正也發現了問題,可既然是自己下達的命令,就是再難受,也要裝着無所謂的樣子把它繼續下去。
好在年羹堯給了雍正足夠的面子,沒有讓雍正下不來台,但是朝臣們對於年羹堯的不滿則已經徹底被激發,就連隆科多這樣的上書房大臣也對年羹堯表現出了極大的不屑,而這其中,八阿哥胤禩可以説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跪拜孫嘉誠”,胤禩讓自己與雍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孫嘉誠為年羹堯所殺,雍正用雷霆手段將年羹堯將為了杭州將軍,之後更是一路將其不斷貶謫,然而,朝中的御史大夫們貌似並不買賬,依然對於年羹堯,甚至是對於雍正懷有極大的怨氣。
實際上,雍正對於孫嘉誠的死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如果不是雍正錯看了年羹堯,在明知孫嘉誠與年羹堯之間極度不和的情況下,依然安排孫嘉誠前往西北,那麼孫嘉誠不會有如此悲慘的結局。
但是,最讓御史大夫們和朝中官員們寒心的還是雍正此時的態度與做法。
儘管雍正已經將年羹堯予以了貶謫,可是並未將其處死,以至於年羹堯還能“招搖”。而這樣的態度也直接導致了朝中的多位重臣,特別是上書房的幾位大臣,他們礙於雍正的情面,並且是捉摸不透雍正對於年羹堯的真實態度,故而不敢前往孫嘉誠府上進行弔唁。而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都是擔心這樣的做法會激怒雍正,或者影響雍正對於年羹堯的處置態度,於是才選擇了“逃避”。

然而,胤禩的做法無疑是再一次的“打臉”雍正。
他不僅是一身素裝前往孫嘉誠府上,並且是在孫嘉誠的靈位前進行了跪拜,這無疑是給了孫嘉誠極高的禮遇,與雍正的“麻木”以及上書房大臣們的“猶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此時的胤禩或許心中有着對於孫嘉誠的尊敬與推崇,但是他此舉更多的還是為了“邀買人心”。
在眾多朝臣特別是上書房的眾位大臣都礙於雍正的情面、甚至是帶着對於年羹堯的一番畏懼情緒而沒有前來弔唁的時候,胤禩果斷前來,給人的印象便是他不畏強權、不畏強勢、堅持公理,這本就與孫嘉誠的精神氣節相吻合,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場景下,更容易與現場的御史大夫與清流官員們建立同理心,同時也更加容易贏得現場官員們的擁護與支持。

可以説胤禩的這一跪,就讓御史們站到了自己的這一邊,進一步的孤立了雍正,同時也讓雍正處在了一個非常不利的境地之中,於是雍正在得知胤禩前往祭奠孫嘉誠後,馬上鬆口,讓上書房的大臣們前往弔唁。
首先,雍正希望採取如此“亡羊補牢”的措施,以挽回當前不利的輿論環境。
特別是雍正不希望胤禩繼續通過這件事情,太高他自己在朝臣中的聲望和地位,進而使得更多的官員站在他的身邊。

其次,雍正也要打消上書房的這一眾朝臣們的內心焦慮。
其實上書房的眾位大臣不去弔唁除了礙於雍正的情面與態度,也有着各種的原因。隆科多儘管對於年羹堯有着諸多不滿,但是此時已經在雍正的安排下,與年羹堯成為了“一家人”,所以不能表態;至於馬齊,由於此前他有着支持胤禩的“前科”,也需要考慮雍正對於自己的看法;而十三阿哥胤祥和張廷玉則是有礙於他們與雍正的關係,擔心成為百官“圍攻”的對象,進而讓自己夾在雍正與朝臣之間,處境便會非常尷尬。
於是,雍正先是打消掉了他們的顧慮,同時也是讓他們帶去的是自己的同情與哀悼,從而能夠將朝臣們不滿的情緒予以平息。
再次,雍正也是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表明自己的態度。
在此之前,雍正對於年羹堯擅殺孫嘉誠一事的態度非常的晦暗,如今這一舉動使得雍正的態度變得明朗化,同時他也是在籍此表明自己對於孫嘉誠的同情與惋惜,以及對於年羹堯的憤恨,進而安撫朝臣們的不滿情緒。

儘管雍正做出了補救,但是依然沒有能夠阻礙八阿哥胤禩藉此收買人心,以至於胤禩在後面的“科甲朋黨案”中,驕傲的喊出:
“八爺黨在哪兒,八爺黨在天下人的心裏。”
由此可見,八阿哥胤禩對於雍正的憤恨與報復,一直就沒有停止,而在明面上無法與雍正進行權力抗爭的時候,他選擇了用這樣一套近乎於“挖牆腳”的方式,在不斷抹黑雍正,並且將雍正置於負面輿論漩渦的同時,樹立自己積極、正面、高大的形象,進而繼續將人心拉攏過來為己所用。

然而,在皇權高度集中下的絕對統治力面前,這些舉動僅僅是“小聰明”而已,並不能真正撼動雍正統治的根基,而胤禩卻就是這樣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影響力,當然他也小看並且是錯看了雍正,最終導致了自己悲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