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涉外經貿法治人才

  【一線講述】  

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涉外經貿法治人才

講述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員 張莉

光明日報記者劉博超採訪整理

我是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2006年入校以來一直在學校機關從事學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2018年到法學院負責學生工作。崗位雖然有了轉變,但教育工作的使命和責任不變。在學院的這幾年,尤其是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以來,我進一步領悟到了教師們培養涉外經貿法治人才的使命與擔當。

一是言傳身教中的班級建設。法學院的輔導員和班主任在班級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24小時、365天、1068名學生,我與輔導員們的工作週而復始,循環往復。班主任們是我們的有力幫手,協助和推動學生管理和教育。青年教師孔祥穩深度參與班級建設,除了進行學業答疑、科研指導及組織學生開展系列學術活動以外,還幫助學生制訂學業規劃,所帶班級獲得市先進班集體榮譽。馬其家老師發揮朋輩教育作用,師生親如一家,學生們遇到任何難事第一時間總會想到馬老師。

二是真誠付出中的支邊教育。為推動和支持青年教師支邊,學院及時瞭解支邊教師的需求並給予組織關懷和幫助。在學院的支持下,李青武老師遠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石河子大學進行了長達三年九個月的援疆教育工作,在承擔多門專業課程教學任務的同時,在生活上關心少數民族學生,在教育中落實法治理念,切實具體地宣傳法治精神。

三是教學務實中的人才培養。為推動加強學科建設,學院開設有“1+4”的涉外培養課程、與世界一流院校建立的學生交換項目、涉外實驗班、國際法律診所等,還有以梅夏英、龔紅柳等為代表,長期致力於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工作的教師隊伍。學院始終重視涉外人才培養中的思想引領及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同學們在磨礪專業技能的同時,更親身領會到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不易,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時代使命感,使課堂思政與專業實訓有機融合,形成了特有的“貿大模擬法庭文化”。

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將進一步激發貿大法學院為全球法律服務市場輸送精英人才的育人使命,我們也將堅守培養涉外經貿法治人才的初心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青春融進國家法治人才培養的事業中。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01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9 字。

轉載請註明: 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涉外經貿法治人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