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廖家師者風範代代相傳 受訪者供圖(下同)
廖有慶,自上海師範大學(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退休時,人們只知道她是一位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好老師,曾獲航天工業部教育工作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光榮稱號,卻不知她來自一個傳承五代人的教育世家。在這個代代薪火的教育世家,曾祖父廖壽圖是聖約翰大學的國文教授;祖父廖世承是中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父親廖康民是華師大一附中數學教研組長,傾盡畢生心血使數學成為附中教學特色學科;姑媽廖家時從教三十餘年,曾任北京第44中學數學教研組長……
教育報國 志向遠大
這個教育世家,最引人注目的是廖世承先生,他開創了中國教育心理學的先河,與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聯合研究出中國最早的團體智力測驗法——“廖氏團體測驗法”;他起草的“六三三”新學制方案,建立了中國現代化學制的基本框架……上海師範大學成立之初,周總理親自任命廖世承作為首任院長。
1915年,廖世承考取公費赴美留學,插入布朗大學二年級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後成為學校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亞洲學生。當時的中國,教育學乏人問津。家裏長輩為他聯繫了能捧“金飯碗”的銀行工作,可面對災難深重、積貧積弱的祖國,他抱定了教育救國的信念。1927年,秉持“中國人要辦好自己的學校——光我中華”信念,廖世承選擇建校伊始條件困難的光華大學開始艱辛創業。1933年新學期開學,他向全體學生髮表演講,告訴青年學生,儘管各人志趣不同、能力不同,主張也不一致,但要樹立為大多數人增加幸福這一信仰;1938年抗戰期間為重振華夏文教,他隻身赴湘西在崇山峻嶺中創立我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師範學院……
擔任上海師範學院首任院長後,廖世承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高等師範教育實踐,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他主張學校工作應以教學為中心,特別重視“三基”,即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和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廖世承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和因材施教,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內涵。除了十分強調品德教育,他還提出智育要注重基礎知識學習,強調真正的知識不是單純的書本知識,而是“活的知識”。他著有《教育心理學》《測驗概要》《教育測驗和統計》《中國職業教育問題》等,創立並推動我國教育心理學科發展,辦過中國一流水平的中等學校和高等師範學院,形成了科學的教育思想體系。從他執掌的學校走出來的知名人士不勝枚舉:巴金、汪道涵、趙家璧……
圖説:廖世承世家照
教書育人 代代相傳
廖世承育有一子二女,在家庭教育和培養下,兒子廖康民畢業於光華大學,新中國建立後,一直在華師大一附中任數學老師至教研組長,使數學成為學校教學特色學科;女兒廖家時曾任北京第44中學數學教研組長,從教三十餘年。廖康民曾當選上海市人大代表並榮獲上海市優秀教師。華東師大一附中在上世紀50年代成為上海市重點中學,與廖康民任組長的數學教研組的努力分不開。
廖家幾代,有好幾人都當上了光榮的人民教師。廖世承四個孫女都是中共黨員,在各自平凡的教育崗位上默默奉獻和付出。其中,廖有盼從華師大畢業後,主動請纓前往西部艱苦地區從教,直至退休。她是新疆昌吉州優秀教師、數學教授;孫女婿張興民曾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數學特級教師。廖有盼之女張嶽也是一名教師。廖有芳和丈夫王大曾是上海進才中學教師,王大是語文高級教師、教研室副主任,退休前是浦東新區語文學科帶頭人、培訓導師。廖有珊曾是上海市北虹中學外語高級教師,榮獲虹口區園丁獎;她丈夫劉永根當過上海電視大學教師,獲區園丁獎。
廖世承自己很節儉,但對孩子的教育從不吝嗇。一家人以知識為伴、以書為伴形成良好家風,影響了無數學子。出版家趙家璧在回憶中寫道:我們“都無不交口懷念和感謝光華附中和廖老師對自己培育的恩情,而更加堅信任何一個人才的成長,中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關鍵時刻,而廖世承老師是我們不會忘記的現代中國中等教育史上最有貢獻的偉大的教育家。”
在廖世承先生精神激勵下,廖家幾代人為國為民為教育,做人做事做學問,用他們的執着耕耘、學術建樹,用他們的學術思想、教學經驗、育人精神、人格魅力,弘揚着師道優良傳統。
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