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別給“失物招領”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這兩天,一個失物招領,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內論壇上鬧得沸沸揚揚,只因為拾取者使用了中英雙語,就被部分校友戴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甚至性別也被默認為“女生”。3月12日,自稱拾取者的網友“阿西西的聖弗朗西斯”發佈長文解釋稱,自己是一名大一男生,看到iPad Pro內語言設置為英文判斷失主可能是留學生,故發佈了雙語失物招領,只是出於熱心,沒想到因此遭遇了“網暴”。
這本來是一個體現拾金不昧者的美德,增進中外民間友好情誼的佳話,卻因失物招領使用了中英雙語,遭到部分校友的惡意猜測、攻擊,並不斷上綱上線,給拾物者扣上“崇洋媚外”的大帽子,實在是令人費解。而且,這件事發生在一所著名高校內,失物人、拾物者、惡意攻擊者均是大學生,都在校園裏生活,本該秉持校友之誼,理性看待雙語失物招領一事,不料部分學生不問情由,劈頭蓋臉一頓惡罵,實在是有辱斯文。
眾所周知,拾金不昧是傳統美德,乃是政府和社會一直倡導的文明行為,也是人類共有的道德觀,大學生都接受過道德與法治教育,寫過拾金不昧的作文,對此應有深刻認知。在日常生活裏,我們也經常見到拾金不昧的新聞報道,經過耳濡目染、道德教化,多多少少都會了解,拾金不昧乃是良善之為,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與國籍、性別、身份、地域等並不相干。
網友“阿西西的聖弗朗西斯”之所以在失物招領裏使用了雙語,據其解釋是因為看到iPad Pro內語言設置為英文,判斷失主可能是留學生,由此乃是基於為失主的方便考慮。至於其在座位上留下紙條,在多個平台轉發失物招領,亦是出於熱心,畢竟失物價值近萬元,對於學生而言,可算是貴重物品。這一解釋合情合理,也是拾金不昧新聞裏常有的事,實則是基於人的同理心,換位思考就能理解了。
由此可見,“網暴者”對雙語失物招領的無理猜測和惡意攻擊,不僅毫無根由,缺乏最起碼的邏輯性,反而暴露出自己的偏見和粗鄙,以內心陰暗去肚誹他人,給其潑髒水、戴帽子,難免要貽笑大方。大學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在專業素養方面,要比普通人高出一截,而在社會道德和法治精神方面,也需有所增進,不應過於偏狹,言談舉止都要注意,不可失了體面,即便是爭辯是非,也應以理服人。
這本是一件小事,卻溢出校園之外,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博主的一番解釋引發眾多網友的共鳴,也折射出社會上存在着的類似問題。部分人遇到涉及外國人的事,就不問事理,習慣性扣帽子,充當“鍵盤俠”,表面看非常強硬,實則暴露出缺乏自信心,以及內心的脆弱。民族自強並不代表要盲目排外,恰恰相反,我們身處全球化時代,應在努力奮進的同時,以積極開放、包容並蓄的心態,去學習和吸取國外先進理念、技術,提升自己的文明水平,方可長久屹立在世界之林。
作者:江德斌
投稿郵箱:qilupinglun@sina.com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