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之後,對於父母而言,面臨的最大考驗就是輔導孩子學習。當然,我們都理解每一位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
但並非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人中龍鳳,於是親子間的關係就會出現微妙的變化,“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句話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孩子寫作業時理解能力差、反應慢,總之,各種各樣的狀況都會讓父母生氣,但是更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孩子寫作業時磨嘰拖拉的狀態。
如果讓孩子坐在電視機旁看動畫片,他們絕對可以一兩個小時動也不動。
但是一旦讓孩子寫作業,也許三兩分鐘就要站起身來,不是上廁所就是去找東西吃,即便乖乖地坐在書桌前也是放空發呆或者玩手指。
面對這樣的現象,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會勃然大怒,就算有的家長起初會剋制自己的情緒,多次向孩子提醒,耐心地和他們講道理。
但是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只是左耳進右耳出,這很容易激怒父母,於是孩子總是難以避免地要遭受一些棍棒教育。
可是一頓武力教育過後,孩子仍然改不掉寫作業磨蹭的毛病,讓家長不知道如何是好。
其實這樣的結果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家長們採用武力鎮壓孩子壞習慣的行為原本就是錯誤的,有的時候反而會引起負面作用。
“暴力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1、影響親子關係
每一個人都希望被温柔對待,孩子自然也不例外,他們更希望父母能夠和自己像朋友一樣相處。所以當父母一再地對他們進行説教,甚至動手動腳的時候,孩子從感情上自然是無法接受的。
他們會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甚至覺得父母不愛自己,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親子間的關係,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2、誤導孩子的學習目的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過於關注,每次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都在一邊盯着,甚至會替孩子安排今天寫什麼,明天寫什麼。
這樣必然會讓孩子在學習上非常被動,他們習慣於漸漸地依賴父母之後,便會把學習當成是一種任務,從而導致於他們之所以學習,只是為了完成任務,不被父母和老師責罵。
3、導致孩子厭學
孩子學習時如果父母總在一邊盯着,還時不時地指責孩子這也不對那也不對,激動的時候還會對孩子又吼又叫,那麼孩子自然會覺得緊張害怕。
在父母不斷地否定和打擊之下,孩子便會對學習感到恐懼,為了逃避父母的責罵,他們便會發自本能地排斥學習。
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一寫就錯,一錯就會被罵,久而久之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厭學情緒。當然了,如果要改變孩子寫作業時磨蹭的心理,也不是沒有辦法。
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説:
如果想要改變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的習慣,得先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什麼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1、自主學習的能力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暫時不想寫作業,那麼就不要去勉強孩子。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可以縱容孩子。
而是應該把學習和寫作業的意義告訴孩子,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不寫作業的後果,然後讓孩子自己選擇,讓他們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只有真正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意義,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才能讓孩子形成自律性,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這樣即便父母不督促孩子,孩子也能夠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2、良好的學習方法
如果説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死記硬背能夠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的話,那麼隨着年齡的增加,有的孩子會發現:即便自己再怎麼努力,學習成績也很難提高。
這很有可能就是學習方法出現了問題。所以,父母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讓孩子知道預習、複習的重要性,讓孩子學會舉一反三,懂得靈活地運用知識。
這種能力對孩子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小學階段一定要打好基礎,這樣在中學的學習就會更加輕鬆。
3、合理安排時間
我們每天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如何在這有限的時間裏做更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對時間的管理。
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而言,他們管理時間的能力比較差,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或者應該先做什麼,這自然會浪費他們的時間。
父母不僅要告訴孩子學習應該分清輕重緩急,同時也要讓孩子做到勞逸結合。
一味的埋頭於讀書其實和一味的想着玩是一個道理,都不是最佳的選擇。只有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