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出賣楊靖宇的叛徒,卻在抗戰後成我軍指揮員,最終結局如何?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泱泱華夏五千年,我們有過“萬國來朝”的繁榮,也擁有着抹不掉的傷痕。
在近代史中,中華像是一隻沉睡的雄獅,被貪婪的侵略者割下一塊塊的血肉,中華民族的鮮血與眼淚一刻也沒有停止流淌。但苦難又怎麼會將我們徹底打倒,哪怕是面對敵人的炮火刺刀,依舊有心懷熱血的英雄戰士們挺身而出,為祖國而奮鬥。
這些英雄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支撐起了整個民族的希望,哪怕是壯烈犧牲之後靈魂依舊會飛昇至高空,成為一顆永遠在中華人民心中閃耀的明星。
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與日寇纏鬥良久後,身中數彈最終犧牲,當敵人將他的屍體解剖才發現,他的腸胃中竟沒有一粒糧食,只有沒消化的草根與樹皮,連日軍都忍不住發出感慨:“中國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楊靖宇身為東北抗日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為何會孤身一人迎戰日軍,又為何會彈盡糧絕至需要啃樹皮吃草根的地步?
英雄從來不會懼怕來自正面的任何攻勢,但卻無法躲避來自身後的暗箭。令楊靖宇走至如此絕境的罪魁禍首,正是曾經在他身邊,卻在敵人威逼利誘下屈服背叛的抗聯師長程斌。
曾經的親密戰友
程斌出生於1911年,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在父母寄託的厚重期望下還是在安穩中一直讀至了中學。日軍對於華夏大地的進犯令當時的中國極為動盪不安,許多心懷熱血的年輕知識分子選擇投身於抗日革命的道路之上,程斌便是其中一員。
當“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日軍用刺刀與炮火侵佔了東北三省,這一幕激怒了所有擁有抗爭之心的中國人,革命鬥爭猶如是烈火烹油一般展開,而在抗爭之路上憑藉着聰穎與自身學識在人羣中脱穎而出的程斌得到了來着楊靖宇的賞識。
身為領導着東北民族抗日統一戰線重任的楊靖宇認為革命的道路上除了武力以外,學識文化也是極為關鍵的,而較為有文化的程斌自然便成為了他極為看重的人才。
為了培養程斌,楊靖宇將其帶在身邊,猶如對待自己的弟弟那般,不僅教導他關於革命抗爭,連自己在戰場上一點點積累下來的軍事經驗也傾囊而授。
1936年,楊靖宇更是將程斌直接提拔為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統領着東北抗聯部隊主力。是心中同樣為祖國而燃燒的熊熊烈火將他們緊緊繫在了一起,他們是革命同胞,也是心心相惜的戰友。
但隨着東北抗聯部隊力量的壯大,狡詐的日軍為了掐滅這一股日益龐大的阻力,在暗地裏悄然伸出了那一隻陰暗的手。
軟弱屈服
中國東北地區山高林密,在地理環境上天然就極為適合游擊戰的戰略。而楊靖宇便是憑藉着自己對於地理環境的熟悉,以及在多次戰役中積累的靈活戰術經驗,總結出來一套對抗日軍極為有效的策略:“敵合我分,敵進我退,乘敵之虛,各個擊破。”
憑藉着這樣具有針對性的戰略,楊靖宇率領着部隊與關東軍作戰數百次,卻幾乎未嘗敗績。
面對楊靖宇這般詭秘又靈活的戰術,日軍屢屢吃虧,於是楊靖宇率領的抗聯部隊便成為了日軍眼中釘肉中刺,恨不能立即拔除。但究竟如何能夠擊破這樣一支在高山密林的掩護下猶如鬼影一般難覓行蹤的隊伍呢?
要擊破密不透風的堡壘,需要的不是外力,而是內部的腐蝕與瓦解。狡猾的日軍將目光放在了抗聯部隊內部成員的身上,而作為第一師師長的程斌,則成為了日軍的重點目標。
日軍憑藉着強硬的手段,抓捕了程斌的母親,並將此消息傳播出去。在行軍過程中的程斌得知了母親陷入敵人的牢籠中,內心焦慮至極。
正逢此時,因為日軍逐漸加重兵力,抗聯部隊落入了一個低谷時期,與外界的聯繫時常被切斷,導致了補給出現了斷斷續續地缺少。連天的飢餓,以及數月來同其他部隊完全隔絕聯繫,身為第一師師長的程斌陷入了迷茫。
漫長的躲藏與戰鬥,令程斌曾經心中那一腔熱血逐漸冷卻,當他環視着這茂盛得幾乎遮蔽日光的密林,腹中雞鳴聲未歇。腦海中逐漸有一個聲音慢慢放大,勸導着他放下手中的槍支,放棄着危險叢生的日子,放棄過去的革命夢想,熄滅心中那灼熱的民族靈魂。
被心中那噴湧的懦弱和恐懼吞沒的程斌踏出了充滿罪惡的第一步,他選擇了向日軍投降。
背後的暗箭
“真正的敵人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反目的朋友。”丟失掉自己信念的程斌徹底墮入陰暗的深淵,他帶領着手下115人進入了日軍的隊伍裏,並組成了“程斌挺進隊”,開始向曾經教導過自己的親密戰友楊靖宇發起攻擊。曾經的同胞摯友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並開始了拔刀相向。
因為曾經深受楊靖宇器重,所以程斌對於抗聯部隊極為了解,他帶領着自己的“叛徒小隊”直接殺向了抗聯部隊的命脈之處——密營。
能夠在東北這樣高山密林中行遊擊戰術,楊靖宇最大的倚靠便是密營的建立,密營是東北抗日聯軍在深山老林中最為秘密的宿營地,儲存着大量糧食、槍械、藥物和布匹等。
全然不顧以往情誼的程斌利用自己對於抗聯部隊的熟悉,一連剿滅了70多個密營,徹底切斷了抗聯部隊的所有補給線。失去補給與休整場所的抗聯部隊陷入了絕境,程斌便趁此帶領隊伍日夜不休地對抗聯軍追擊。
被殘殺同胞的鮮血噴濺在程斌的身上,深深印在他完全沉入泥沼中的靈魂上,這是他作為叛徒的累累戰績,也是無論過去多少年,生死都不能磨滅的深重罪證。
當程斌終於將楊靖宇身邊所有的將士們都剿滅之後,他展開了追擊楊靖宇的行動。在楊靖宇死前,日軍也想用威逼利誘那一套來招安楊靖宇,楊靖宇卻淡定又堅決地回答道:“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願。雖臨難,但我的同志們在各地轉戰,帝國主義滅亡之日即將來臨,我將抗爭到底,無需多説,開槍吧。”
當那一顆致命的子彈穿入楊靖宇的胸腔,他的血肉之軀倒在祖國大地上,但靈魂卻已飛入雲端。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在深淵中行走,唯有沉沒於黑暗一條路。程斌在殺害楊靖宇之後,跟隨着日本軍官岸谷隆一繼續前往山西、熱河等地,他丟棄了自己民族骨氣,成為了日軍隊伍中一條噁心的惡犬,繼續殘害着自己的同胞。
等到1945年,日本即將戰敗,程斌再次叛變自己所跟隨的日軍,槍殺了幾個日本俘虜之後,混入了華北野戰軍的隊伍裏。
憑藉着曾經從楊靖宇那裏學來的軍事才能以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軍事經驗,程斌竟在華北野戰軍中成為了指揮員,在這之後更是掩蓋了自己身上累累罪行,進入瞭解放軍的隊伍,成為了華北軍區後勤部軍械處的一員。
但若是這樣一個罪惡的人能夠用欺瞞的手段安穩地度過一生,那麼豈不是命運的不公?來自命運的懲罰,雖然可能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1951年的一個雨天,當程斌在避雨時,一個曾經在程斌手下也叛變過的東北抗聯幹部認出了程斌。當兩個叛徒四目相對時,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心虛與恐懼,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各自舉報了對方,曾經遮蔽罪行的那層布被掀開,兩個人醜惡的靈魂也在大庭廣眾之下顯露。
程斌費盡千辛萬苦才成功混入解放軍隊伍中,甚至一度成為幹部,卻還是逃不過天網,槍決而亡,而他也將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世世代代的中華人民唾罵。
小結:
“碧血青蒿兩千古,於今赤旆滿山河”如程斌這般被短期利益所誘惑背叛革命同胞的人,哪怕能夠憑藉着手段掩蓋自己的醜惡,卻最終還是會暴露一切,靈魂永世沉入泥潭,永遠不得安息。
但如楊靖宇這般的英雄烈士們,能夠堅守心中信念,用滿腔的熱血燃燒着自己,成為建立新中國的一塊堅實的磚瓦,他們哪怕死去,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