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的地道戰:土耳其人和奧地利人,誰的地道更厲害?
大家好,我們的阿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新蘇丹穆罕默德四世,決心發起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戰役。1683年,奧斯曼土耳其來自亞非歐的25萬大軍重重圍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維也納,維也納之戰正式爆發了。詳情請點擊_7000人如何抵擋25萬大軍?1683年的維也納,土耳其人的嘆息之牆!
圖注:衣着華麗的奧斯曼土耳其戰士
1683年7月14日的早晨,當奧斯曼土耳其的大維齊爾,統領全軍的卡拉·穆斯塔法·帕夏走出他在卡倫山山腳下的營帳時,他發現此時的維也納城,早已經不再是六個月前奧斯曼探子口中那個搖搖欲墜的城市了。
此時的維也納看起來已經準備好應對任何奧斯曼土耳其的攻擊,而這一切都要回到幾個月前的喬治·林普勒身上。
一、喬治·林普勒和維也納的城牆
喬治·林普勒是著名的城堡建築大師,他在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召集到維也納時就開始了對維也納防禦的加固。
這位建築家首先在維也納城內部拆除了大量逃難民眾留下來的空房屋,以此來防止奧斯曼土耳其的炮彈引燃那些木製屋頂,同時減少了對本來就不多的守軍造成的精力分散。
然後他在城牆的外部用石料二次加固了城牆,並且修繕了舊的三角形島式防禦。這樣守軍可以從牆壁以及防禦島上對奧斯曼軍隊進行交叉火力輸出。
圖注:電影《1663維也納之戰》中的場景
在距離城牆稍遠的地方,曾經維也納外圍的中世紀木樁已經大量腐爛,林普勒命令工人建造了一處環繞維也納城的土製臨時城牆,用於彈開奧斯曼軍隊的炮彈。
而在土城牆和維也納城牆的間隙,林普勒分散佈置了粗木樁和小房屋以供守軍防守。而在土城牆上,林普勒命令工人插上了成排的尖木樁,這樣在奧斯曼禁衞軍使用手榴彈試圖炸開木樁時,木樁爆炸產生的木刺會扎進奧斯曼禁衞軍的身上,至少造成一些傷兵留給奧斯曼人。
在防禦島和城牆之間,林普勒還修建了地道,方便守軍在炮火中完成陣地的更換。
這一切的努力最後在7月14日呈現在了卡拉·穆斯塔法的面前,而卡拉·穆斯塔法必須在冬天前迅速解決這些防禦,否則奧斯曼土耳其將步一百年前蘇萊曼大帝不得已撤退的後塵。
圖注:1683年的維也納城市圖
二、卡拉·穆斯塔法和他的難處
相較於維也納城中喬治·林普勒的順利施工,在奧斯曼土耳其一邊,則是問題滿滿。
在卡拉·穆斯塔法帶着大軍一路衝向維也納的時候,由於春夏之交的奧地利充滿雨水,泥濘的道路導致他不得不拋棄一些過重的攻城迫擊炮。於是抵達維也納的時候,他的炮兵部隊只剩下了150門野戰炮以及11門攻城迫擊炮。
他們要面對的對手是擁有三百門城防炮的維也納守軍。除此之外,卡拉·穆斯塔法的火藥也因為頻繁的雨季損失了不少,因為下雨火藥潮濕這也導致奧斯曼的火炮無法給步兵提供足夠的掩護。
另外奧斯曼土耳其過於複雜的部隊組成也給攻城計劃帶來很多問題。
儘管有精鋭的近衞軍,但大部分奧斯曼軍隊都是通過徵召而來。這樣帶來的問題就是徵召軍儘管擅長圍城,但是士氣過低,只能打順風杖,戰鬥力堪憂。
儘管有這些限制,卡拉·穆斯塔法的優勢也很明顯,除了充足的士兵外,他還有着強大的工程師團隊。就是這個工程師團隊幫着蘇丹攻下了兩層城牆的君士坦丁堡。
在深入考慮後,卡拉·穆斯塔法決定使用地道進行攻城。
上圖為土耳其近衞軍畫像
三、維也納的地道戰
在抵達維也納的第一天,卡拉·穆斯塔法就開始規劃大量的地道通往維也納的城牆下方。
而站在維也納城牆上的防守方斯塔森伯格也看到了土耳其人一條一條的地道向維也納開來,他也發出命令,讓守軍向前,進入兩座牆之間的防禦工事進行防禦。
這時的奧斯曼近衞軍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近衞軍和對手在戰場山慘烈廝殺,土耳其人的玻璃手榴彈和守軍的鐵手雷互相飛舞……
到了8月份,維也納依然在守軍手中,卡拉·穆斯塔法第二次寄出勸降信,同時以雙方清理戰場上的屍體為藉口提出緩兵之計。但而這兩項都被斯塔森伯格回絕了,甚至守軍為了防止間諜,還切斷了所有維也納民眾和奧斯曼人的貿易往來,
這一決定的直接後果就是,維亞納民眾的食物急劇減少,部分居民以貓等寵物為食。
上圖為維也納圍城戰(細節)
一個月毫無進展的卡拉·穆斯塔法意識到再拖下去,他只能像蘇萊曼大帝一樣因為寒冬而被迫放棄攻城,於是他使用了一個新的方法。
到了8月下旬,奧斯曼的工兵挖掘了更深的隧道直通土城牆下方,大量的炸藥幾乎將地面徹底揚起。硝煙散去之後,土耳其人在炸出的巨大突破口衝進去與反抗的守軍激烈交戰,一時間子彈、硝煙、手榴彈橫飛。
但是,守軍雖然被土耳其人的新招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很快奧地利人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他們也模仿奧斯曼人開始挖掘地道。
圖注:電影《1663維也納之戰》中的地道戰場景
從此,戰爭轉移到了地下,地下的礦工在挖掘地道時常常碰到自己的對手。當兩支礦工面面相覷時,戰鬥比地上甚至更慘烈。
雙方用挖地道的鎬子互相攻擊,在殺死對手之後甚至用炸藥直接炸燬敵方的地道。
在雙方的地道戰中,一名留在維也納城裏的麪包師,發現自己麪包爐總有奇怪的顫聲出現,隨後通過這一個奇怪的聲音,他發現了奧斯曼土耳其人正在發掘的一條地道。從而幫助守軍及時將其破壞。
戰後為了這位麪包師傅,烤出來了一種以奧斯曼土耳其標誌性的新月形狀的麪包,這就是我們經常吃的牛角麪包的起源。
圖注:被圍攻的維也納(卡倫山視角)
就在這不斷地地道戰中,戰爭被拖到了九月份,卡拉·穆斯塔法原本抱着逼迫維也納投降的想法。因為假如維也納投降,那麼整個維也納的財富將收歸他一人所有。但如果是攻城戰打破了維也納,那麼土耳其的士兵將會搶到絕大多數的財富。
所以穆斯塔法才不斷地拖延戰爭,試圖逼迫維也納早日投降。但是隨着時間進入九月份,穆斯塔法還沒有攻下維也納,隨着冬天的到來,土耳其人勢必面臨撤退的窘境。
而且經歷了長達幾個月的攻城戰,維也納的堅守給了歐洲其他國家召集士兵的充足時間,著名的波蘭翼騎兵也將迎來他們最大的輝煌時刻。
當然,這一切是穆斯塔法還不知道的。
公元1683年9月8日的早晨,維也納的一段城牆突然向上擁擠變形,幾秒鐘之後,大量的磚塊向上飛起,城牆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隨後煙霧中衝出了數量不少的奧斯曼的近衞軍,他們還不知道,這可能是奧斯曼土耳其人最接近維也納的一次了……
下一期:維也納之戰最終章!歡迎關注以史為鑑。
參考資料:
《改變歷史的戰役:世界衝突百科全書》,(美)塔克·斯賓塞
《奧斯曼的夢想:奧斯曼帝國的故事,1300–1923年》,(英)卡羅琳·芬克爾
《哈布斯堡王朝》,(英)衞克安
《結局的開始:1683圍攻維也納的失敗》,(美)布蘭頓·J·貝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