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蘇陳小學吹起“節約風”
體驗田間勞作、教師陪餐、板報繪製……泰州市蘇陳實驗小學出招引導學生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讓“光盤”成為學生熱衷的“新食尚”。
豐收節體驗田間勞作
9月22日是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天上午,蘇陳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們在各班老師的帶領下,分批前往學校的種植基地體驗勞動教育實踐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裏,通過老師們的講解,學生們瞭解瓜果蔬菜從播種到成熟的生長過程以及勞動者在其中所要做的全部工作,深刻認識到獲得糧食的不易。
該校利用校園東北側的空地,規劃成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在這裏,每個班級都有一小塊責任田,師生根據農時播種耕耘,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感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品味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蘇陳小學校長鄭興河説。
六(4)班學生李昊清説,1個小時的田間勞作,他累得直不起腰,汗水模糊了雙眼,手臂上滿是汗水和泥土。“通過勞動,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浪費糧食。”
“當大家親身體會了勞動的艱辛,就會更加珍惜勞動成果。”鄭興河説,“讓勞動教育和節約教育通過同學的親身實踐入腦入心,這是我們在校園裏開闢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初衷。相信‘豐收節’活動帶給同學們的,不僅僅是豐收的喜悦,還有勤儉節約習慣的養成。”
勤儉節約貫穿到日常教學
除了社會實踐課,秋學期開學後,蘇陳小學還開展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主題教育活動,並把勤儉節約主題教育貫穿到日常教學中,通過制訂“光盤行動”家庭計劃、記錄“勤儉節約”家庭台賬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爭做勤儉節約小標兵,並通過“小手拉大手”方式,讓孩子們帶動學生家長也加入反對浪費的行動中來。
每週的固定班會課是活動的重中之重。在六(3)班班會課上,班主任成雲製作了精美的幻燈片,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我國的耕地以及人口和糧食情況,讓學生觀看了國內外缺糧和饑荒地區的狀況,直觀的數字引起了學生們心靈的震撼和情感上的認同。聽完班主任的介紹後,幾位同學自告奮勇地走上講台,向大家講述了十多個勤儉節約小故事。
“如今,爸爸媽媽帶我出去吃飯時,我總會吃多少就點多少,實在吃不了就打包帶走,養成勤勞節約的好習慣。”在班會課上,劉子嫺同學如是説。
蘇陳小學組織學生們走進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體驗田間勞作,幫助學生們深刻地認識到獲得糧食的不易。圖為同學們開心地展示收穫的蕃茄。
童凱 申祖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