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周老師和學院的關心,讓我一次次堅定信心,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如願被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錄用後,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2022屆本科畢業生張同學激動地説。不久前的他,因考研失利、春招一波三折而滿懷失落、迷茫無措,在直接就業和準備“再戰”考研之間徘徊不定。最終,在輔導員周笑佳的引導和鼓勵下,他選擇求職,用有力行動回答了“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確定性”。
圖説:華東理工大學輔導員周笑佳 學校供圖
其實,對周笑佳來説,這一問題不僅是對學生生涯規劃的遍遍引導,也是內心裏對就業工作理解的次次確認。
“就業工作不能泛泛而談、批量處理,而應堅持分類分層,進行精準引導。”面對學院557名本科生的就業任務,周笑佳便與同事一起排摸學生畢業去向,在將學生分為“考研”“出國”“就業”“考公”“學業困難”等5大類的基礎上,將羣體進一步分層,為後續就業工作打下基礎。
比如,面對持續的“考研熱”,當考研同學結束考試後,商學院就面向2022屆本科生的17個班級同步發佈了排摸問卷,統計考研同學的預期成績與未來規劃。考研筆試成績和複試成績公佈後,周笑佳第一時間開展了全面排摸,“排摸只是手段,為每一位學生更及時、更精準地提供幫助才是目的”。
為了做好“一生一策”,周笑佳在學校就業台賬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多個統計維度。例如,在“已有offer”選項的後面增設一列,進一步細化為“完成三方”“已領三方”“待領三方”“考公offer”“出國offer”等多種狀態。進入5月後,對於“已領三方”“待領三方”的學生,她逐一關心瞭解暫不簽約的原因,並積極動員意向“再戰”考研的同學投身求職,為受疫情影響的考公、考編同學推薦國企等崗位。
“我們不是因為有了決策才能去行動,而是因為有了行動才能堅定作出決策。”受到疫情影響,“慢就業”現象愈發凸顯,為了避免“慢就業”演變為“懶就業”“不就業”,周笑佳轉換工作思路,從改變學生的行為着手,引導學生去投遞簡歷,指導學生去參加面試,在積極的求職行動中,幫助他們增強就業願望,樹立就業信心,繼而扭轉“慢就業”的認知,實現生涯規劃的突破。
“解決就業問題不是朝夕之功,而應從低年級着手,越早在學生心裏種下生涯規劃的種子,他們就越有可能在畢業季收穫更多果實。”秉持這份工作理念,周笑佳在學生低年級時,便動員同學們訂閲“華理就業領航號”,從中感受就業氛圍,探索未來方向。
在鼓勵學生利用好學校各類就業指導資源的同時,周笑佳也着力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具有學院特色的生涯規劃活動中。“航”計劃就是其中之一。大一時,周笑佳帶領學生開啓“助航計劃”,聯動校友,聆聽成長故事;大二時,動員學生參加“領航計劃”,朋輩互助,互享畢業去向;大三時,組織學生步入“啓航計劃”,走進企業,開展參訪交流;大四時,面向學生推出“護航計劃”,聯合多方力量,助力求職擇業。
初入大學,王同學就定下了考研目標,若失利,就準備“再戰”。但參加過“航”計劃後,他表示,“我漸漸發現了人生的更多可能,並幸運地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原來,在一次企業參訪活動中,上海農商銀行的辦公環境與文化理念讓王同學印象深刻。而後的學習中,王同學與企業的招聘需求對標,着重培養相關能力,不斷爭取實習機會,最終在秋招拉開帷幕後,就拿到了上海農商銀行的心儀offer。
當畢業季撞上疫情,周笑佳始終與同學們保持“雲端”互動,及時總結梳理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的問題並積極予以回應解決,幫助學生按下了就業“提速鍵”。“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確定的是我們的行動!打贏就業攻堅戰,辦法總比困難多,希望每位畢業生都能行之所至,得之所願。”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通訊員 潘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