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中文的詭辯在邏輯形式上比起英文來不容易察覺?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經典

不管其他人怎麼説,這一點我是支持你的。語言的確會影響到邏輯的使用,漢語詭辯的確不容易察覺,我研究了很久,目前的結論大概是這麼幾個方面。

1.名詞沒有單複數之分,不能分辨出概念和代指的實物之間的區別。拿英語説,可數與不可數,實際上就已經對名詞的類進行了區分。漢語裏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沒有語法上的區別,很容易互相混淆。比如拿具體名詞的性質套用抽象名詞,就容易詭辯。

2.動詞的詞性沒有變化,比如表達比較、被動的時候,英語裏要改變詞彙的外形,加er、ed之類,這就是提醒邏輯關係,在漢語裏更容易被忽視。比如你説的這個問題裏,實際上是説漢語比英語更不嚴謹,一般人就會直接説漢語不嚴謹,直接把意思曲解。嚴不嚴謹是個相對概念,不是漢語的固有屬性。但是嚴謹這個詞彙沒有加比較級,多數人就會誤用為固有屬性,然後認為你在侮辱自己的文化,這就是邏輯錯誤。

3.判斷詞的匱乏和誤用。也就是“是”這個詞。平時用的時候,是可以表示對等,屬於,正確等等多種意思,就會被詭辯。比如白馬非馬,這個詭辯裏就是把從屬關係用成對等關係,白馬是屬於馬的一種,而不是對等馬。這個詞對於邏輯問題太重要了。

4.使用習慣。漢語使用習慣裏,太習慣於省略句子成份,有些詞彙雖然沒有具體含義,但實際上要表達邏輯關係。比如中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句話裏,首先這個詞就沒有任何修飾,究竟是在什麼範圍內不首先?是整個人類歷史裏,還是一場戰爭裏?而且還有其他歧義,比如我先使用常規武器,再使用核武器,也叫沒有首先使用核武器。這個首先的對比範圍既包括不同的國家之間,又包括不同的武器之間,實際上就是一種詭辯。

中國人的文化裏有強烈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習慣,不能説跟語言一點關係都沒有。思維的邏輯全人類都是通用的,但語言不是。大多數人還上升不到思維邏輯的層面,所以他們必然受語言邏輯的影響。一個充分必要條件的關係都有一大批人搞不懂,更不用説其他複雜的邏輯關係了。有興趣的同好可以一起研究研究,我想寫本相關的書,不過感覺一個人能想到的還是比較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