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經結束的“相約北京”冰上項目測試活動中,五棵松體育中心的冰面、運動員更衣室等硬件設施得到了參賽運動員、教練員的高度評價。與此同時,場館運行團隊也在這次測試活動中經受住了檢驗,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劉平 攝
希望奧運賽時再見
“多保重,希望下次再見!”4月5日,五棵松體育中心的“相約北京”冰上項目測試活動全部結束後,文字記者工作間的志願者們與朝夕相處多日的同事道別。從今年1月通過“館校對接”成為五棵松體育中心的志願人員開始,這些來自高校的學生志願者們就一直在為此次測試活動做準備。
為服務此次測試活動,五棵松體育中心的志願者們接受了長達半個月的培訓,內容涉及冬奧相關知識、神態儀表着裝、志願服務要求、對場館設施的瞭解熟悉以及各個業務領域的專業崗位培訓等等。五棵松場館運行團隊志願者經理陳大鵬説:“從工作狀態和表現來看,不管是大學生志願者還是三家機構的醫生、護士,工作熱情都很高,非常專業,對比賽的理解和志願精神都非常棒。我們希望這些同學通過這次‘相約北京’測試活動的鍛鍊,體驗方方面面,在他們個人人生髮展、職業安排允許的前提下,能夠儲備到2022年冬奧會,成為我們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志願服務骨幹。”
媒體運行考慮周到
此次測試活動期間,五棵松體育中心為前來採訪的媒體記者打通了一條由文字記者工作間便捷地前往媒體看台的通道。根據最初的設計,記者需要先走過一段環廊,搭乘電梯,然後再經過一段與觀眾區交叉的區域,最終到達媒體看台。新的路線在文字記者工作間對面設置入場口,大大縮短了記者們往返的腳程,這對於爭分奪秒的新聞工作無疑是巨大的助力。
另外,在“雲轉播”技術應用到此次五棵松體育中心的測試活動中後,記者們親身體驗到了模擬疫情防控升級場景下的無人混合區和遠程發佈會。對於這兩項新生事物,場館的媒體運行團隊考慮得比較周到,比如在遠程發佈會上,記者們只需坐着提問即可,完全不用擔心屏幕另一側會聽不清,因為場館負責媒體運行的工作人員已經把架在長杆上的麥克風探到發言記者的頭上進行收聲。手段雖然是新的,但對於記者們而言,工作模式並沒有發生本質變化。
防疫工作認真嚴謹
五棵松體育中心此次測試活動重點演練的一項內容就是疫情防控,認真和嚴謹體現在諸多細節上。在“觀眾壓力測試”當天,為保證1000名觀眾通過同一個入口入場時能夠順暢,避免過多接觸聚集,場館運行團隊在換票點和入口處都安排了引導人員,提前幫助觀眾打開健康寶和行程卡。場館內,觀眾看台測試了30%、50%和75%三種密度,工作人員在整個過程中隨時提醒觀眾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在頒獎儀式上,頒獎嘉賓頒發完獎牌後,以與運動員碰撞上臂的方式表示祝賀,避免握手。在混合採訪區,地面每隔一段距離就出現用膠布貼出的“十”字,提醒記者不要扎堆聚集,而當採訪對象與記者距離較近時,工作人員也會上前提醒。
此外,五棵松場館運行團隊的600餘名工作人員都使用了小巧、精準、便捷的“腋下創可貼式”智能温度計。據場館運行團隊醫療和防疫副主任尹金淑介紹,這提升了體温監測工作的效率。“有一位工作人員在來工作前的檢測體温超出了安全線,我們立即啓動相關流程,在那位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並休息了一段時間後,才讓他返回工作崗位。”
除了志願者、媒體運行以及衞生防疫等方面外,五棵松體育中心場館運行團隊的每一個部門在此次“相約北京”冰上項目測試活動中都通過了檢驗。在這次“考試”中,他們展示了包括團結協作、溝通協調、處置突發問題在內的諸多能力,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賽時場館運行團隊的組建和運轉,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 北京晚報
本報記者 李遠飛 鄧方佳
流程編輯 U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