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大哥和弟弟,隨後又逼迫自己的父皇退位禪讓。由此,他成為了唐太宗。
自古以來,皇權始終充滿着誘惑力,它的魅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抵抗的!
不過,在清朝時期,皇子之間的鬥爭雖然很殘酷,但是卻有一人在皇權之路上與之背道而馳,他就是雍正的五兒子弘晝。
乾隆時期,他不僅當朝毆打重臣,而且還處處頂撞乾隆。這樣一個皇室子弟最後卻獲得了善終,不得不讓人感到詫異。
雍正在位之時,因為吸取了“九子奪嫡”的教訓,所以他便創立了“秘密立儲”的制度,即:將傳位放於正大光明牌匾的後面,死後由大臣宣佈詔書內容。
這樣的做法雖然穩定了不少朝臣們的心,但是依然阻止不了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雍正皇帝也有十幾個孩子,其中以四皇子弘時、五皇子弘曆、六皇子弘晝最為有名。
而在這三個皇子中,弘時、弘曆在皇權之爭上鬥得最為激烈,不輸於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
不過,在繼承人方面,弘曆卻佔據着天然的優勢。因為,從小弘曆就備受康熙皇帝的喜歡,經常會被送入宮中,早已經成為了大家默認的皇權繼承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弘時又因為年輕氣盛、行事不夠謹慎,結果觸碰了雍正皇帝的底線。
於是,雍正五年之時,他便被削除了宗籍,從此與皇權無緣。奪嫡之爭失敗後,弘時備感傷心,二十四歲的時候就抑鬱而死了。
弘時死後,能夠威脅弘曆皇權的人只有弘晝,當弘曆將目光瞄準弘晝之時,後者卻用了一招“四兩撥千斤”化解了自身的危機。
目睹了兄弟相殘的事情後,弘晝深刻認識到了儲君之爭的殘酷,所以他雖然也崇尚皇權,但卻無心爭奪。
“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紅塵”,這是弘晝《金樽吟》裏的一句詩,該詩表達了弘晝醉心吃喝玩樂的瀟灑志向,無心與諸多兄弟爭奪大位。
借詩言志!通過這首詩,弘曆也知道了自己這位弟弟的志向,所以在後來的日子裏便沒有針對他。因此,在很多歷史學家眼中,這首詩被稱為弘晝的“救命詩”。
除了這件事情之外,弘晝在塑造“荒唐”的人設方面也是費盡心機。
雍正執政時期,他只要一給自己的兒子分派任務,弘時、弘曆總是費盡心機做到完美,以求得到父皇的青睞。
然而,弘晝卻總是拖拖拉拉,還經常稱病告假,在諸多大臣們的眼中,他就是一個“無才無德”的皇子。
與此同時,弘晝還做了一件更加荒唐的事情。在自己16歲的時候,他便給自己舉行了“活葬”,而且還是隔三差五地舉行,時不時還要吃自己的祭品。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我們也會看到這一幕,按照他的意思來説:“死的時候聽不到哭聲,不如活的時候聽一聽,這些祭品自己死後吃不上了,不如活的時候享用。”
因為這些荒唐的事情,弘晝在北京城裏臭名遠揚,成為了大清皇室中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名副其實的“荒唐王爺”。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帝王之心深似海”,范蠡在幫助勾踐滅掉吳國之後,他選擇急流勇退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弘晝看似紈絝的舉動,實則是大智若愚的表現,因此,他的後半生受盡乾隆恩寵。
雍正登基之後,他先後殺掉了自己的好幾個兄弟,而弘曆登基之後,他不僅沒有為難這位弘晝,反而處處寵着他、慣着他。
登基之初,弘晝便被封為和碩和親王,乾隆還賞給了他大量的金銀財寶,弘晝也成為了諸多親王中最富有的一個。
其次,在當朝議政的時候,弘晝經常一言不合就毆打朝廷重臣。面對這樣的情況,乾隆皇帝也僅僅是呵斥一下,言語之間沒有任何責怪的意思。
除了毆打大臣之外,弘晝經常會在朝堂之上頂撞乾隆,甚至有時還會順着杆子往上爬。不過,對於弟弟的種種“造次行為”,乾隆皇帝依然沒有生氣,反而還更加喜歡他了。
在北京城中,弘晝會在各種場合吹噓自己的哥哥是皇帝,並且狐假虎威、胡作非為。此時,乾隆也一般會給弟弟撐腰,由此弘晝也落下了一個惡名,再也沒有人敢去招惹他了。
在這樣荒唐的生活中,弘晝一生受盡乾隆皇帝的恩寵,在58歲那年去世,完美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其實,出生在帝王之家的孩子,又有幾個是痴痴傻傻的呢?
乾隆皇帝雖然號稱“十全老人”,才華被無數人所吹捧,但是弘晝的才華一點也不弱於他,一首《金樽吟》足可證明。
從這個角度來看,弘晝非但不傻,他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將帝王的心理看得很通透。那些荒唐的言行舉止,僅僅是一些障眼法而已,為的就是讓乾隆放下對自己的戒心。
他的這份隱忍在皇位之爭中保全了自己,也為自己贏得了後半生瀟灑自如的生活。
帝王之間、手足相殘,這樣的事情早已司空見慣了,對於弘晝的裝瘋賣傻,乾隆皇帝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只不過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罷了!
每一個皇帝都有自己的底線,榮華富貴可以讓兄弟享用不盡,但是權力千萬不能染指,否則便是觸碰了龍之逆鱗。
自古以來,“孝悌之義”都是人人所提倡的,君王能夠做到“兄弟和睦”,對乾隆自己的名譽也非常好。如果能夠花點小錢,買下這麼好的一個名譽,一向出手闊綽的乾隆也十分願意。
弘晝深知這一點,所以他竭盡全力去扮演一個“歡樂王爺”的角色,對自己的行為把控的也恰到好處,可以譁眾取寵,但卻不與皇帝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