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商人在古代地位低下?古代市場中有哪些人?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經典

“重農抑商”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基本國策,在長達兩千年的封建歷史中,“士農工商”的排名一直保持不變,商人毫無爭議地被排在末尾。然而,雖然商人的社會地位低下,但很多商人卻因經商而大發橫財。這就與我們今天的認知有很大區別了。在現代社會,有錢往往是一種地位的象徵,那麼為什麼古代的商人即便很有錢,其社會地位還是很低呢?

從大的方向上來説,古人認為商人重利輕義,一旦國家有難,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帶着自己的財產跑路,不會與國家共存亡,因此商人不可靠,所以社會地位低下。此外,商人經常通過掌控某些渠道來壟斷貨物,藉機哄抬物價,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這就使商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更進一步下降。

由於商人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很差,所以對商業活動進行約束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事情了。古人經商不像現在這樣,隨便在哪裏租一家店面就可以開張。當時想要經商必須要在專門的市場進行。比如西漢的長安城裏有東、西兩個市場,商人只能在這兩個市場內進行商業活動。

為了防止有奸商不法經營,商人按五人一組進行劃分,每組中的成員互相擔保,互相監督,若有知情不報的情況發生,則五人均要受到重罰。

由於市場是大規模集會的場所,因此這裏充斥着來自不同階層的民眾。對統治階層來説,這些人中的有幾類人需要特別值得關注,他們是:商人、遊俠、屠户、遊手好閒的惡少、江湖術士和遊醫。

商人雖然地位卑微,但他們中的成功者往往會利用手中的財富去打通通向上層階級的門路,並想方設法拉攏和腐蝕官員。朝廷明文規定商人不得進行奢侈性消費,但這項禁令其實卻如同一紙空文,從來沒有被嚴格執行過。甚至有商人在觸犯了刑律後,還可以通過花錢消災。因此有一句諺語叫:“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在秦漢時期,遊俠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羣體。這些人經常遊走在法律邊緣,處事極端。雖然他們被冠以“俠”名,但事實上卻沒有那麼高端。刺客、土匪、流竄作案者、盜墓人這些與暴力犯罪相關的人物都屬於遊俠羣體的一份子。對當時的大多數普通百姓來説,遊俠其實是個令人畏懼的羣體。歷史上著名的遊俠有:荊軻,劇孟,郭解。

屠户這些整日和與放血剁肉打交道的人構成了市場中另一類別的暴力分子。歷史上有幾個很出名的屠户,比如朱亥(戰國時魏國人,屠户出身,後來成了著名的俠客),西漢開國元勳樊噲,三國名將張飛(有爭議)。值得一提的是,俠客荊軻在燕國時有兩位“好基友”,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高漸離,另一位就是殺狗的屠户。

遊手好閒的惡少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地頭蛇。這些人拉幫結派,橫行鄉里。平日裏他們在市場中聚賭、鬥雞、走狗。有時受僱於一些權貴公子,充當嘍嘍和打手的角色。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早年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浪子。

最後一個活躍在市場中的高危羣體就是江湖術士和遊醫。上面幾類羣體多數都和暴力犯罪相關,江湖術士和遊醫則因蠱惑人心而受到統治階層的特別關注。由於他們浪跡天涯,所見所聞自然比普通人要多很多。因此各種神秘傳聞,小道消息就經常從這些人口中傳出。這些消息真真假假,令人難辨是非,但卻常常會造成轟動效應。所以與那些喜歡用暴力方式解決問題的羣體相比,江湖術士和遊醫更令統治階層感到頭疼。

當然,古代市場上雖然充斥着各種令人畏懼的角色,但佔絕大多數的還是普通百姓。人們通常聚集在市場中,聽趣聞軼事,閒話家常。官方也會將一些最新公告發布在市場上,以達到迅速傳播的目的。這些公告有時候是一紙公文,有時候則是一顆犯罪分子的頭顱。這些令我們現代人感到毛骨悚然事情在古人眼中早已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