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由於國力、裝備和訓練上的差距,日軍在同級別部隊中的戰鬥力是超過中國軍隊的,當時日軍一個野戰步兵大隊都敢於向中國軍隊一個師發起進攻,由此可見敵我對比差距之大。
當然了,中國軍隊各部隊中,戰力差異也非常大。總體上來説,在正規作戰中以中央軍嫡系部隊戰力最佳,如抗戰前期的德械師,一個師基本能和日軍一個步兵聯隊打平;但是雜牌部隊的話,就需要更多部隊,以人力彌補戰力了。
在地方軍部隊中,桂軍、川軍、滇軍等其實都有正規的部隊番號,如川軍的桂軍的第7軍、川軍的第41軍和滇軍的第60軍等。
除了地方正規軍之外,實際上抗日力量還包括保安團、自衞隊等武裝。這類部隊通常來説人員素質較低、裝備訓練較差、戰鬥力也很難讓人恭維,一般只能用於維持地方治安之用,在戰場上也都是輔助角色。
但在抗日戰爭中,有一個保安團卻曾創造過以極小損失重創日軍一個野戰聯隊的戰績,這仗到底是怎麼打的呢?
1940年5月,日軍第11軍部隊發起棗宜會戰,會戰中日軍截獲了最高統帥部和第33集團軍司令部的來往電報,導致集團軍司令張自忠將軍殉國,此後我各部均遭日軍猛烈攻擊,有的部隊開始潰散,日軍急進,意圖圍殲中國軍隊的主力部隊。
其中日軍第39師團一路奉命渡過唐白河追擊中國軍隊,這路日軍以該師團步兵第233聯隊為主力(欠第3大隊),加強有步兵231聯隊第1大隊,以及工兵第39聯隊一部。
而由於第五戰區兵力捉襟見肘,在白河沿岸負責守備任務的只是一個湖北省保安第四團,保安團雖名義上是團級建制,但實際上人頭湊夠就不錯了,裝備也比較簡陋,這個團有3門迫擊炮已經是不錯了,該團團長是李朗星。
日軍聯隊渡過唐河後,準備強渡白河,而李朗星的保安團就在白河沿岸固守,實際上第5戰區也沒指望這個保安團能如何,保安團也做好了打不過就跑的準備,但誰也想不到意外的情況發生了。
日軍部隊到達白河岸邊後,由於指揮部下達的命令是快速追擊,因此其偵察兵對白河對岸的情況觀察得很不仔細,而且偵察時已經是傍晚將黑的時候,其將白河中間的一處沙洲誤認為是河對岸(有一組偵察兵認為這就是沙洲,但意見沒被聯隊長採納)。
1940年5月20日深夜,日軍223聯隊兩個步兵大隊在工兵的配合下開始渡河,231聯隊配屬的步兵大隊在另一處渡河。
日軍先頭部隊抵達沙洲後,沒有看清周圍環境就向主力發了登岸成功的信號,結果主力部隊上沙洲後往前走了沒多遠就發現,這裏離真正的河岸還有近百米的距離。
而中國軍隊的保安團陣地構築在地勢較高的懸崖位置,而且當晚有月亮,利於從高處向低處觀察。眼看着日軍大隊衝到了毫無隱蔽物的沙洲上,保安團的兄弟們真是笑出了聲,手中的輕機槍、步槍瞄都不用瞄,對着沙灘上打就是了。
上千名日軍步兵擁擠在沙洲上成了活靶子,該聯隊聯隊長神崎哲次郎大佐也在亂槍中斃命。
為了將步兵運到真正的河對岸,工兵們和一些步兵開始將沙洲一側的摺疊舟運到另一側準備渡河,但在密集的彈雨中抬舟的日軍傷亡慘重,摺疊舟也大量損壞。
更有意思的是,配屬該聯隊的231聯隊的那個步兵大隊聽到這邊槍聲密集後,也派了2個步兵中隊增援了過來——當然,也跑到了沙洲上面,隨即也成為保安團的靶子。
天亮之後日軍沒有渡河的炮兵找到了保安團的火力點,在炮兵支援下,日軍集結了剩下的步兵終於登岸成功了。
憋了一肚子氣的日軍上岸後想找保安團拼命,該部早已奉命撤退了。
這一場戰鬥日軍整整一個聯隊被壓着打了一晚上,根據日軍戰史,其自己承認的233聯隊的陣亡數就達到了300多人,再加上231聯隊和工兵39聯隊的損失,陣亡數至少也是400多人。
除了陣亡之外,還會有戰傷,通常來説陣亡與戰傷比是1:3,日軍如陣亡數有400以上的話,戰傷當在千人左右。而日軍《步兵第233聯隊史》也承認此戰後該聯隊已減員過半,也是正面的一個例證。
而保安4團除了遭到日軍炮兵轟擊有一定傷亡外並無重大損失,由於夜暗時分也無法確認到底打掉了日軍多少人,因此保安4團也不知道自己取得了如此戰績。
就這樣,一箇中國保安團取得了打殘日軍一個聯隊的戰績,而這,並不是抗日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