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人民網舉辦“學習貫徹《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座談會,探討如何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建設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柳斌杰、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段鵬、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張明新、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鄭保衞等專家學者,以及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人民網總編輯羅華、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融合發展中心主任汪文斌、中國軍網總編輯韋偉等中央媒體負責人展開了深入交流與研討。
解讀《意見》傳達的最新信號
柳斌杰認為《意見》有三個方面的亮點:一是提出新要求。要求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明確提出主戰場就在網上;要求傳播要有吸引力,特別是縣級融媒體建設,要用服務新業態吸引公眾;要求要有強大競爭力,競爭力在於高質量內容。二是提出新思路。強調逐步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強調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從而改變輿論引導工作機制,這是全新的思路。三是提出更高目標。提出我們要在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四個方面,牢牢佔據傳播制高點。特別是服務人民,要有新業態。這對所有的媒體來説,責任更大,要求更高。
陸先高指出,《意見》強調大興“開門辦報”之風,強調“以開放平台吸引廣大用户參與信息生產傳播”。“以開放平台”,這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所最擅長解決的問題。數字化、開放性、參與性、互動性等,是互聯網新媒體內容生產和傳播的基本特徵,我們要在產品設計、技術實現、渠道拓展、市場對接等各環節不斷尋找到運用場景。以光明日報的時政評論和圖片庫運作為例,秉承開門辦報的理念,用新媒體技術建設開放性平台來吸引作者、讀者、網友參與媒體內容的生產,更加增強了我們壯大主流宣傳隊伍,引領互聯網輿論的信心。
段鵬認為,《意見》所傳遞的關於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新信號,一是媒體融合重心逐步向“縣”級轉移,縣級媒體轉型融合發展任重而道遠。二是鼓勵“媒體 ”的新運營模式。“媒體 ”的運營模式需要通過資源整合、拓展合作,來打造移動優先、區域引領的品牌媒體。
媒體融合發展要突圍
如何進一步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柳斌杰建議,一是解放思想要破冰,融合發展要突圍。從管理層到媒體自身都要轉變觀念,切實樹立互聯網思維,改變我們對輿論場、輿論受眾原來固有的看法,以新的眼光審視當今的傳播和受眾,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二是繼續深化媒體改革。清除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各種障礙,打通政策阻隔。三是發展新技術、新平台,適應媒體大變局。優質內容要用各種技術、各種平台去推送,要在數字化、可視化、平台化等新的方向提升我們的傳播能力和技術。四是創新管理。調動媒體內在的責任意識、創造精神和擔當作為精神,構建新的機制。
段鵬認為,主流媒體一方面要重視優質全媒體、自制短視頻內容生產。可以從重構用户關係入手,藉助新技術,豐富社交化、智能化、移動化的產品矩陣,實現由“平面媒體”到“立體媒體”“沉浸式媒體”的升級。另一方面,要嘗試以“媒體 ”為核心的多元化產業經營模式。通過全媒體平台的內容傳播相互擴大宣傳影響力,實現活動和營銷的高度融合。在建設主流媒體多元化產業經營模式時應着重關注新興科技與信息領域,尋求共生、共創、共贏的發展機會。
鄭保衞指出,媒體融合必須以技術為先、渠道為基、網民為本、服務為上、內容為王。技術為先,主流媒體應該堅持傳播信息與新技術同行同步,特別要善於開發和運用新技術、核心技術;渠道為基,是要繼續拓展渠道,進一步支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網民為本,就是受眾為本,也是人民為本;服務為上,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內容為王,要贏得受眾,核心就在於能不能提供讓廣大人民羣眾喜歡的、需要的、離不開的內容。
主流媒體要全面挺進主戰場
羅華表示,人民網在媒體融合發展中重任在肩,責無旁貸,必須按照《意見》的要求貫徹落實,加快推進媒體融合,沿着正確的軌道不斷向縱深發展,全面挺進主戰場。一是要以互聯網思維優化資源配置,打造精品內容和知名的品牌,佔領新興的傳播陣地。二是要走好全媒體時代的羣眾路線,提升服務能力,提高市場的競爭力。三是要以先進技術引領驅動融合發展,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打造內容科技的領軍企業。此外,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創新管理機制、打造全媒體人才隊伍也至關重要。需要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落實《意見》要求,打破思維定勢,守正創新,多角度、全方位地推陳出新,讓融合發展的腳步走得更快。
汪文斌提出,主流媒體要全面挺進主戰場,加快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要做到兩個必須。第一,必須持續加大投入。調整思路,好資源大投入,要把最優質的內容,最先進的技術,最頂尖的人才都放到互聯網上,要加大資金投入和扶持。第二,必須堅持移動優先。把移動端作為守住互聯網主陣地的重中之重,作為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的突破口,建設好運用好。要用技術和內容來打造超大規模的用户羣體。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提出用5G 4K/8K AI技術戰略,實施平台的升級,進入超高清時代、智能化時代。要發揮傳統媒體的內容優勢,推行內容供給側改革,將傳統的內容搬到新的渠道上去。同時,還要通過議程設置、選題策劃,整合各種社會創作力量為我所用。
韋偉説,“加快推進”這四個字使我們感受到了媒體融合任務的艱鉅性和緊迫性。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這是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一個新時代的號角。網絡輿論空間的主戰場和新型主流媒體的主力軍地位進一步凸顯,網絡媒體迎來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中國軍網將全力投身媒體融合發展、大膽實踐、積極探索,緊緊抓住內容建設這個根本,通過創新打造更多的精品,深入挖掘技術創新潛力,強化技術賦能,實現傳播上更強。
全媒體傳播體系要有國際競爭力
鄭保衞認為,此次《意見》明確提出“競爭力”,對主流媒體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提高國內競爭力,也要提高國際競爭力。當前,“西強我弱”的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國際形勢很複雜、很嚴峻,國家的發展優勢和綜合實力還沒有轉化為話語優勢。全媒體傳播體系,應該是國際性的,有國際競爭力的體系。
提升國際傳播力,陸紹陽提出要推動“全社會外宣”。他指出,當前國際傳播形勢非常嚴峻,要轉變觀念,從依靠主流媒體、依靠機構變為“全社會外宣”,進行立體式的傳播。但主流媒體仍要擔當主力軍。
大力培養全媒體人才
段鵬認為全媒體人才的培養與激勵問題是當前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最核心的問題之一。在人才培養激勵方面,要大力培養全媒體人才,實行更加積極、開放的政策,實行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充分釋放青年人才活力。同時,可以通過加強動態監測評估、強化績效考核評價等方式,來實現量化考核、多勞多得的分配模式,嘗試打破媒體系統內工作人員編制身份的差異問題。
張明新提出,全媒體人才培養要從培養目標設計、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實踐能力培養和教材建設方面統籌推進。第一,培養目標應多樣化、個性化。在媒體深度融合轉型發展的情況下,人才需求已經遠遠超越了只需要培養內容生產類人才的環境,需要運營、研發、創意、市場、內容生產,以及理論提升、科學研究等各方面人才。第二,人才培養模式應為複合型。專業方向設置上,應有新興方向的考慮。課程設置上,應有推陳出新的舉措。第三,師資隊伍打造應多元化。要創立多元化、背景多樣性的師資隊伍,不僅有理論型、科研型、專業型、本土型的人才,更需要有實踐型、技術型、跨學科、國際化的師資人才。第四,學生專業化實踐平台應豐富拓展。媒體的轉型融合發展最終還是落實到動手能力上面,要搭建實踐平台。新聞傳播院系應該和主流媒體建立深度長效合作機制,為學生創造層次多樣、崗位多樣的實踐平台。第五,教材編寫應走向前沿、對接實踐。教材要兼顧理論性和可讀性,既把握理論深度,又能夠有趣、新穎、有啓發性,總結和提煉全媒體傳播的生動實踐和經典案例。
座談會由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主持。
編輯:王京、廖燦亮、田爍、韓韶君、楊文全
攝像:於凱
人民網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編輯、副總裁羅華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柳斌杰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融合發展中心主任汪文斌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段鵬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張明新
中國軍網總編輯韋偉
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鄭保衞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