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智慧作業、雲課堂、AI畫像……數據精準導航,為“因材施教”帶來全新範式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經典

在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裏,滿是“雲”系列教育工具和學習資源。 製圖:李潔

在數據精準導航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正在照進現實——生活數字化場景在教育領域的開啓,着實讓人期待。

孩子初入幼兒園,身高體重是最常規的健康檢查指標。抓緊開學前的這段時間,中國福利會託兒所保健室主管趙瑩忙着將新入托兒童的體檢數據錄入電腦。在她們4位專職保健老師的電腦裏,存儲着500多個孩子的身高體重動態信息。日積月累的數據,構成孩子們的“生長曲線”,老師們順勢觀察,就可追蹤每個孩子生長趨勢變化,並對超重或偏瘦幼兒及時進行運動、飲食干預指導,適時發出“健康預警”……

今年,上海重點推進11項數字生活標杆應用,教育新場景位列其中之一。本市將遴選20所有條件的中小學校,推廣數據驅動的大規模因材施教、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等數字教育模式,鼓勵用户製造內容,構建面向人人的優質教育數字資源庫。

數字賦能、技術驅動,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更多“未來學校”的出現,勢必將為學生提供更具個性、優質、多樣的學習體驗環境,帶來教學的全新範式。

智慧作業本讓作業實現“精準滴灌”

暑假兩個月,説長不長,説短也不短。除了放鬆和休整,如何讓孩子主動、高效地完成假期作業,歷來是不少家長的“心頭患”。在寶山區美蘭湖中學,今年的暑假作業就有點特別:一個護眼環保的手寫電子紙PAD終端——uNote智慧作業本,取代了以往一本本紙質學科作業,伴隨300多位學生安度暑假。

這個智慧作業本里,裝入了老師們精心設計的分層作業,確保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做這份暑假作業,得到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提高。“我們希望能做到‘少而精’,通過作業環節的‘精準滴灌’,幫助學生減負增效,逐步實現學生作業的個性化定製。”美蘭湖中學校長陳明宏介紹,在發放這套“智慧暑假作業”之前,該校已在精簡作業的道路上探索了兩年多。在市、區學科教研員的指導下,老師們通過着手研發、編寫校本作業,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最大限度從作業源頭上實現提質增效。

無獨有偶。在寶虹小學,還有一套基於學生作業行為並實現“自動跟蹤”的數字化系統:當學生作業時長超過班級平均作業時長時,系統會進行時長預警;當學生的作業質量明顯低於自己的平均水平時,系統也會進行作業質量預警……根據後台數據,老師們會定期進行整理分析,並將應用結果形成作業完成情況報告,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同時,生成的個性化分析報告也能及時地幫助學生和家長髮現學習中的不足,進而調整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數字化轉型驅動,日常作業逐步將成為驅動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優化教學、學校提升教育質量的有效抓手。”寶虹小學校長王家龍説。

人機協同的“雲課堂”,輕鬆解碼教學“黑盒”

上海市中心黃浦區,有一所小有名氣的“雲學校”——盧灣一中心小學。“雲學校”裏,滿是“雲”系列教育工具和學習資源。從“雲課堂”到“雲課桌”,從“雲廚房”到“彩雲圖書館”,就連校長吳蓉瑾,都被孩子們親切地喚作“雲朵”校長。

傳統課堂裏,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課堂練習、授課信息的反饋收集都需要通過“逐個問詢”等相對粗放的方式獲取,而學生的興趣點、困難點等相關學習過程數據,就好似藏在“黑盒”裏。學生如果一道題做錯了,老師只能看見他錯了,卻看不見他是怎麼會錯的。而在人機協同的“雲課堂”,教學過程明顯不一樣:“黑盒”能被輕鬆打開。

同樣是做題,學生只要在A4大小的特殊習題紙上完成解題,解題過程便會實時投放到大屏幕上,而學生們的解題習慣、錯因分析等數據均被後台完整記錄。由此大大提升的,正是教師下一步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以前,老師大多是憑經驗、觀察,判斷班級大部分學生是否已掌握知識點,再推進教學環節,但‘雲課堂’的數據資源,彷彿是為老師提供了‘課堂導航’,為老師開展教學提供了足夠的科學依據。”在盧灣一中心小學教導主任袁秉看來,數字賦能的“雲課堂”,讓老師能夠以更加科學、適切的教學方法,實現每一名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大規模的因材施教。

AI“數字畫像”,將促進學生評價方式變革

有了數字化新技術加持,AI還能為學生們畫出“數字畫像”。通過從德、智、體、美、勞等多維度記錄孩子的成長大數據,勾勒出詳盡、真實的學生個人數據畫像,能讓教師們更清晰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成長特點。

近年來,兒童肥胖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趨勢,其背後,是普遍存在的兒童運動不足及飲食過量現象。中國福利會託兒所體育教研組長劉一霖告訴記者,對此,體育老師會定製專屬“運動處方”:上體育課時中大班孩子人手一個運動手環。這個手環,可以實時監測孩子的運動量和心率情況並反饋到老師的IPAD上,老師可根據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調整運動計劃,逐步幫助他們恢復正常體重。

在寶山區七色花藝術幼兒園,一些可用於無感數據採集的智能教玩具,可在孩子的遊戲交互活動中,實現對幼兒學習行為和過程的無感記錄,再通過AI技術後台的智能分析,結合教師評價進行綜合對比,形成針對兒童學習及活動過程的數字化分析報告。結合家園共同記錄與評價,最終聚合生成一根曲線圖,為每位幼兒今後實施精確的個性化教育打下堅實基礎。

“AI+教育”領域的開拓,將給教育帶來怎樣的變化?從“雲學校”的教學實踐展望未來的“智慧學校”,吳蓉瑾認為,教育新場景的開啓不僅將大大提高教與學的質量與效益,更能帶動教與學方式,以及學生評價方式等相關因素的變革。尤其值得期待的是,豐富的“雲手段”將有助於發掘學生潛質,激發學生興趣,指導學生學習,成就學生價值。



  作者:王星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顧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