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佔我國東北,從此東北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對東北人民進行殘酷政治統治和瘋狂經濟掠奪的同時,還通過文化教育對東北青少年進行精神上的奴役和統治。作為當時偽滿“國都”長春的少年兒童,首當其衝地成為日本殖民主義進行奴化教育的犧牲品。
1937年,偽滿政府頒佈、實施了進一步確立奴化教育中國人的殖民教育制度――“新學制”。所謂“新學制”,是在小學教育階段仍採用“四二制”,前四年初小改為“國民學校”,後二年高小改為“國民優級學校”。
中學教育階段則完全破壞了中國原有的六年制,縮短為四年制,改名為“國民高等學校”。實行“皇道”教育方針,讓學生依據所謂“建國精神”和“皇帝詔書”,加深體會“日滿一德一心”的關係及“民族協和精神”。妄圖把中國學生教育成府首貼耳,充當日本殖民主義者任意驅使的“忠良”亡國奴。
為培養對日本有認同感的新一代“滿洲國民”,偽滿洲國還建立了完備的日式教育體系,從小學開始分為國初、國優、國高和大學。
一位當年在滿洲讀書的東北人這樣回憶,我在1937年春季上初級小學,學校全稱“河南街國民初級學校”。從家裏整天玩鬧到學校學習,簡直是人生鉅變。當我父親把我送到學校,一切都那麼新鮮,更有意思的是每天早操先唱“滿洲國歌”,再唱日本國歌。當時有兩個皇帝,一個“滿洲國皇帝”,一個日本國天皇,他們一個在“新京”,一個在東京,我們見不到,向東一拜,再向西一拜,這成了“老生常談”不走腦子。
在枯燥乏味的“朝會”上,我們冬天凍壞手腳。夏天被烈日曬昏的事情時有發生,所有人都對它深惡痛絕,但也只能默默忍受。
學生中除了日本人和中國人外,還有朝鮮人、俄羅斯人、蒙古人。在學生宿舍共同生活了六年光景,在校外日本人吃大米,中國人吃高粱,在學校則吃同樣的伙食。
規定每到日本天皇或偽滿皇帝溥儀的生日,各學校都要舉行儀式表示慶賀。學生必須讚揚“日滿親善”、”王道樂土”,擁護“大東亞聖戰”,為戰爭效力。有的學校甚至要求師生剃光頭,戴戰鬥帽,腰後系一條毛巾,以表示支持“聖戰”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