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滅亡時極其慘烈,那麼這個帝國如何以快進的方式由盛轉衰的?
導讀:在我國南北朝時期,雄踞北方的是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享國148年,傳20帝。北魏崛起於混亂的十六國時期,開國也非都是坦途。開國帝王拓跋珪也經歷過滅國被俘(前秦滅代)的坎坷經歷,但在前秦淝水戰敗後趁機復國。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燾時期完成了北國一統,並作為北方王朝與南朝形成對峙。俗話説世界上的幸福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這句套用在北魏王朝身上也同樣適用,北魏滅亡不是一蹴而就純粹是北自己作死造成的。雖然沒有像南燕滅亡一樣悲壯,包含慕容超在內的慕容宗室被同時屠戮導致絕嗣國滅;但是北魏的同樣經歷了包含胡太后、幼帝元釗、元雍、元欽、元略、元邵等諸王及王公百官兩千多人被屠殺並拋屍黃河的慘烈。河陰之變後北魏每況愈下在權臣宇文泰、高歡的左右下分裂為東西魏,北魏滅亡。
北魏雖然僅僅148年的國祚,大體上相當於大一統王朝國祚的一半。但是大一統王朝從興盛到衰敗的起承轉合北魏都有,但是階級矛盾和內部鬥爭迅速激化加速了北魏的滅亡。雖然魏孝文帝也曾經採取改革緩和階級矛盾,但是在魏宣武帝元恪晚期曾經緩和的矛盾加速激化北魏已經有了亡國氣象。
在北魏亡國過程中魏宣武帝元恪、魏孝明帝元詡在位時起到了催化作用。魏宣武帝元恪和清朝乾隆帝非常像,前期賢明、後期昏聵。北魏在魏宣武帝晚期時加速向深淵滑落,在他駕崩13年後就發生了爾朱榮屠戮帝王、宗室的河陰之變。北魏宗室王公被大批屠戮,恍惚讓人看到了數百年前東漢權臣董卓屠戮王公大臣的影子。
孝文帝改革留下致命隱患
到北魏孝文帝時階級矛盾就已經很尖鋭,不但如此都城平城根深蒂固的鮮卑傳統氏族勢力已經對皇權造成很大的制約。此外平城相對版圖來説位置偏北,不利於帝國統治。所以孝文帝才下定決心進行包含遷都在內的徹底的漢化改革。孝文帝的改革作用很明顯,不但緩和了尖鋭的階級矛盾並且大大鞏固了帝國在黃河流域的統治。
事物都有兩面性,遷都洛陽在造就一大批新興鮮卑貴族的同時也讓留守故都的鮮卑傳統貴族利益受損。帝國政治中心的南遷必然會造成經濟和利益分配的傾斜,所以造成了北魏南北方鮮卑貴族的對峙甚至決裂。當時鮮卑貴族內部鬥爭激烈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孝文帝的太子元恂都向往平城的鮮卑舊俗,總想從洛陽逃回故都最後被賜死。孝文帝沒有來得及制定出緩和措施就英年早逝,南北鮮卑貴族因利益造成愈來愈嚴重的分裂為20年後的六鎮起義埋下了隱患。
北魏歷史上與乾隆類似的帝王魏宣武帝元恪先明後暗,帝國危機乍現
孝文帝的長子被賜死後,次子元恪為太子。魏宣武帝元恪繼位後遵循孝文帝的改革方式,鞏固漢化改革措施擴建帝都洛陽。顯然魏宣武帝元恪是一個有為的改革君主,執政十六年中國力進一步提升。魏宣武帝元恪和大清王朝的乾隆一樣前明後暗,北魏在魏宣武帝末年已經開始走下坡路。魏宣武帝元恪前期鞏固改革,在保持國力提升的同時不斷向南朝梁國發動進攻。南北朝接壤地區從西部的益州到東部的揚州大片國土被北魏佔據。如下圖紅圈所示:同時北魏北逐柔然,國力達到鼎盛。
但是晚年的魏宣武帝元恪逐漸昏聵,對於宗室親王的貪污腐敗無動於衷。咸陽王元禧兼併土地並涉足國家禁止的鹽鐵產;北海王元詳賣官鬻爵,成為其斂財手段。腐敗程度與乾隆末年如出一轍,北魏有滑落深淵的危險。總的來説魏宣武帝元恪有三大失誤:第一、沒有及時制定撫慰北方傳統鮮卑勢力的政策,沒有消除南北鮮卑貴族勢力的對峙局面。第二、放棄鮮卑子貴母死的舊俗,在立太子元詡後沒有賜死胡皇后。這讓魏孝明帝元詡繼位後無法親政,胡太后臨朝秉政成為禍亂之源。第三、對於宗室、官員的貪污腐敗、賣官鬻爵等行為沒有有效制止,國內起義此起彼伏。
魏孝明帝元詡與胡太后爭權,爾朱榮入京引發慘烈河陰之變標誌着北魏帝國日暮西山
在子貴母死制度被取消後,果然為北魏帶來了滅頂之災。魏宣武帝元恪時候,六歲的魏孝明帝元詡繼位但不當政。國家大權都掌握在臨朝執政的胡太后手裏(當年的胡皇后升任太后),胡太后沒有治國能力任人唯親。北魏國力衰弱、吏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鋭化程度急速上升。柔然入侵造成北方六鎮難民遍地,以胡太后為首的北魏朝廷根本沒有系統的賑災手段。這引發了六鎮大起義,雖然最後被鎮壓下去但是北魏如同一艘漏水的破船掙扎在傾覆之間。
漸漸成年的孝明帝元詡漸漸不滿母后把持朝政,為了親政搶回政權密謀聯絡晉陽軍閥爾朱榮進京勤王。可惜事情暴露,孝明帝也被親媽胡太后鴆殺。胡太后另立3歲小皇帝為帝,但是野心勃勃的爾朱榮藉口為孝明帝報仇為名與元子攸內外勾結攻入洛陽。元子攸被立為皇帝,史稱孝莊帝。胡太后和3歲的小皇帝元釗被迫離開都城,行至和陰時被投入黃河殺死。之後爾朱榮藉口祭天把文武百官騙至和陰後屠殺,宗室百官不分忠奸被軍隊屠戮一空拋入黃河。
慘烈的河陰之變讓北魏百官和宗室大面積消亡,嚴重動搖了北魏的統治基礎。不但洛陽官吏紛紛逃走,北魏南方各州擔負要職的宗室紛紛投降南梁。魏宣武帝元恪辛苦征戰得來的俄版圖有失控的風險,北魏對南朝的防衞近乎完全崩潰。梁國大舉反攻,孱弱的北魏帝國進入倒計時。
軍閥混戰背景下北魏亡國
孝莊帝此時也看明白了爾朱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套路,於是冒險將爾朱榮除掉。結果盤踞在晉陽的爾朱榮侄子聞訊攻入洛陽,孝莊帝被擄走殺害。此時北魏國內大亂:國內軍閥如同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一樣紛紛壯大,其中宇文泰和高歡就是佼佼者。北部起義在繼續,南部南朝的梁國不斷入侵。北魏皇族已經無力維持帝國的統治,成為軍閥互相攻殺的工具。先後七位元氏傀儡被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以高歡和宇文泰分別擁立傀儡皇帝分立東、西魏。
北魏作為統一的帝國滅亡,從河陰之變開始皇族宗室元氏被屠戮就成為家常便飯。也許這就是帝國皇族的悲哀和必然下場,也許這就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另一個層面的解釋吧。經過短暫的東西魏的過渡,北齊北周最終取代了東西魏的國祚。作為鮮卑拓跋氏血脈的元氏皇族基本被屠戮殆盡。
小結:
從魏宣武帝元恪時代北魏國力、版圖達到鼎盛,到龐大帝國的滅亡不足20年。可以説北魏和清朝相比沒有從嘉慶以後數代帝王的苟延殘喘,帝國的後半程屬於猝死以快進的方式走完了其他王朝百餘年的歷程。顯而易見,在如此動盪的歷史過程中作為帝國的皇族的元氏遭受了怎樣的苦難?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