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前沿漲姿勢,堅持原創。為大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講述成體系的文化。歡迎關注。
最近一段時間影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在影視劇中,出現了各級官員的品級。唐朝的三品官似乎權力非常大,能夠對各級將領們呼來喝去。在明清時期,正三品官並不算什麼,最多就是一個副省級官員。但是,唐朝的三品官,為何權力那麼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唐朝的三品官。認真的説,唐朝的三品官,相當於清朝的從一品或者正二品。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聊一下明清時期的情況,因為大家對明清時期的官員非常熟悉。領侍衞內大臣、步軍都統、內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六部尚書都是一品高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各部侍郎、各地的總督、巡撫,基本上都是二品大員。至於三品官,各個省的按察使,或者朝廷一些二流衙門的堂官,基本上就是三品。
按照這個角度來説,明清時期的三品官雖然屬於中高級幹部,但是並不算核心層,連六部九卿都不算。如果皇帝召開御前會議,三品官甚至都有參加會議的資格,除非皇帝特批。三品的文官情況略好一些,如果是三品的武官,其實就是一個參將,指揮兩三千人的隊伍。在地方上,知府大人都不會把參將放在眼裏。這就是明清時期的官員品級情況,只有做到二品以上,才算進入了朝廷的核心區。最少,皇帝能夠大概記住名字。
在唐朝時期,情況完全不一樣。在《神探狄仁傑》中,李元芳和王孝傑有一段對話,李元芳説“我憑什麼相信你?”王孝傑則説:“就憑我是堂堂正三品的右威衞大將軍。”由此可見,王孝傑是正三品高官。那麼,正三品意味着什麼呢?在唐朝的歷史上,一品官少得可憐,而且都是榮譽性職務,例如太傅、太師、司徒等等。
這些官職主要授予那些德高望重但是已經垂垂老矣的重臣,這些官員雖然品級高,但基本上沒有實權。屬於榮譽性的官職,如果老臣們先後去世,這些官職可能就直接空缺了,屬於寧缺毋濫的情況。唐朝的正二品官只有尚書令,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之前,就擔任了尚書令。既然是皇帝擔任過的官職,自然不能輕易被其他人擔任。
因此,在李世民上台之後,雖然尚書省名義上的老大是尚書令,但這個崗位一直空缺。尚書左右僕射才是真正的當家人,左右僕射屬於從二品官。換句話説,唐朝的從二品官已經位極人臣了,屬於頂峯,左右僕射只有那麼幾個人。因此,唐朝的正三品官才是核心,而且屬於高級官員。
在《新唐書》中記載:“自高宗已後,為宰相者必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也就是説,有的宰相才是正三品。在唐朝歷史上,真正掌握各個部門大權的人,基本上都是正三品。那麼,都有哪些人呢?六部尚書、中軍都督、16衞大將軍、太常卿等等。王孝傑擔任了右威衞大將軍,自然也是正三品官。如果按照明清時期的模式,王孝傑最起碼也是正二品或者從一品。
唐朝的官職比較奇怪,王孝傑是右威衞大將軍,屬於正三品官。如果王孝傑立下了赫赫戰功,應該如何晉升呢?在正三品大將軍之上,還有從二品的鎮軍大將軍、正二品的輔國大將軍、從一品的驃騎大將軍。不過,這些都是榮譽官職,沒有太大的權力。在唐朝建立的初期,由於秦王李世民立下了不可替代的戰功,已經到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地步。
唐高祖李淵發明了天策上將軍,專門授予李世民。因此,天策上將軍成為了唐朝武官們的最高夢想,但除了李世民,沒有人能夠得到這個官職。此外,唐朝的官職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品級和崗位的脱離性。如果只有品級,而沒有實際崗位,那基本上屬於吃白飯的閒職。實際崗位最重要,例如各州的刺史大人,都是大權在握的實權人物。
此外,在影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各級官員穿着不同顏色的官服,其實,這也是非常講究的。唐朝官員的官服分為4中顏色,紫、紅、綠、青。其中,紫色官服是高級官員的標配,因為三品以上官員才能穿紫色官服。四品和五品的官員,只能穿紅色朝服。因此在影視劇中,穿紫色官服的官員們,基本上都是老頭,在皇帝面前甚至還有座位。因為穿紫色朝服的官員,即使不是宰相,也是六部尚書,屬於核心領導層。
大家有什麼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在文章下留言,作者會挑選相關內容,與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