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一個強勢而又被選擇性忽略的外戚,為何改變唐朝歷史?
在唐朝歷史上,唐朝初年是最為動魄驚心時代,因為從李淵立朝,一直到武則天稱帝,唐朝每個皇帝都在改變着歷史,雖然唐朝歷史是由皇帝創造,但除了皇帝,也有大臣也能改變歷史,而唐朝初期有一個很厲害的人物,是他改變了唐朝歷史,而且兩任皇帝與其有着直接的關係。此人就是長孫無忌。
一、生死存亡之時定下決心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也是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一名近臣。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前後,長孫無忌就始終在身邊。而且唐明開國初年不久的“玄武門”政變,就與長孫無忌有關。
當時李世民的位置很尷尬,因為李建成已經意識到李世民勢力太大,因此不斷削弱李世的勢力,把他身邊能臣良將大都調開。
李世民也意識到這種結局肯定自己將來成為一個沒兵權的親王,也可能會被殺。李世民在奪位上一直定不下決心。長孫無忌卻不斷勸李世民要早下手,因此長孫無忌也知道結局會很慘,李世民倒台,他的命也不會保住,誰都知道兩人關係。
在長孫無忌和尉遲恭的勸説下,李世民從猶豫不決,到定下決心,決定政變。此時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人都知道政變失敗的結局也是死,與其等死,不如賭一把。
任何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長孫無忌有些謀略,他與李世民等人共同商討了時機,才促成了“玄武門之變”的成功。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當上太子,後來又繼位,然後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後代進行清除,都與長孫無忌出謀有關。
可以説,李世民當皇帝與長孫無忌有一定關係,畢竟都是“拴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一點長孫無忌看得很清楚。“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也很狠,如果他不狠留下隱患,也對李世民不利。
如果長孫無忌不勸李世民,或許李世民也能成功,但也有可能失敗,正是在長孫無忌的不斷催促勸導下,才促成政變提前到來,也使唐朝第二任皇帝及早誕生,當然也出現了首任太上皇。這就是他第一次改變唐朝歷史。
二、儲位變動之時及時補位
李世民當皇帝后,對這位大舅哥更是無比信任,長孫無忌也享受人生中最為輝煌的時期。當時長孫無忌風光無限,無人敢動。因為他既是重臣寵臣,還是外戚,就單憑外戚這層親近關係,無人能比。
在李世民繼位期間,不得不承認,長孫無忌還是很敬業的,他忠誠李世民,工作很努力。但李世民後期也經歷過兒子爭儲之事,長子李承乾政變險些成功。
一個王朝的儲位是一個王朝穩定的基礎。李世民很清楚,本來他着重培養李承乾,但李承乾心理變化太大,太着急。而李世民也犯一個嚴重錯誤,立完太子李承乾,後來又喜歡兒子李泰,給李泰的待遇比李承乾都多,讓李泰產生錯覺,認為將來能被立為太子。於是就產生了李承乾想殺李泰,李泰想繼位的事件。
在李世民兒子之中,長孫無忌扮演角色很關鍵,他既不能深勸,因李承乾、李泰都是他的親外甥。當李世民廢掉李承乾,在立儲一事上,他想立李恪為皇帝,但此時長孫無忌出手了,長孫無忌建議立李治,因為李治也是長孫皇后所生。
而李世民認為李治太文弱,將來擔不起大任,但在長孫無忌勸説下,他還發動大臣一起勸李世民,最終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這就是後來的唐高宗李治。
如果李恪當皇帝,或許唐朝歷史將改寫,也不會有武則天出現。但恰恰因為長孫無忌的極力建議,李治才當了皇帝,自此唐朝再次發生變化。
三、極力反對卻促成一位皇帝
李治對這名舅舅很尊重,也很敬重。而長孫無忌此時的地位甚至比漢朝時的霍光還要顯赫,而且在輔佐李治初期,唐朝大事沒有長孫無忌,李治不敢決斷。
但李治雖然是一個很寬厚的人,但他的性格很犟。而且有些事他雖然做不了決斷,心裏也有數。
長孫無忌認為輔佐李治,等李治能處理大事時,他可以安度晚年。但沒成想,此時一個女人出現,註定了長孫無忌的悲慘。
這個女人就是武則天。對於武則天,我們都知道是李世民的才人,但李治卻相中了。在李治決定立武則天為皇后時,長孫無忌極力反對。按理説,長孫無忌此事不應該管這事,但他極力要管。
長孫無忌此時不是倔強了,而是老糊塗了。或許在他心裏李治就必須聽他的,但李治倔強遇到了長孫無忌的堅持,兩人誰都不想讓。
李治甚至帶着武則天親自上門看望長孫無忌,希望長孫無忌同意立武則天為皇后,但長孫無忌依然不同意。也讓武則天對他極其痛恨。
李治想親政,不可能在立皇后之事上聽從長孫無忌,他正好想利用此事,清除一些老臣。最後李治還是立武則天為皇后。武則天也開始醖釀收拾長孫無忌了,此後長孫無忌以謀反罪,被髮配到黔州地區。當李治想重新複審長孫無忌案子,但長孫無忌被武則天的人逼着自盡。自此一代重臣及外戚就這樣悲慘的死去。
在長孫無忌阻撓李治立後一事上,他應該辯證的看,或者慢慢向李治灌輸。只可惜長孫無忌在立武則天一事上,並沒有拿出自己的謀略。而李治正要立威之時,越是反對他做這件事,他越要去做。可以説長孫無忌也成就武則天,讓武則天后來當了女皇帝,改變了唐朝歷史軌跡。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