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所到99所,上世紀80年代之前,全國重點大學有哪些?
“全國重點大學”,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六個字,對大學來説卻意義非同尋常。上世紀90年代之前,這六個字就是高校的金字招牌。在90年代之後,我們開始使用“211工程”、“985工程”來評判高校的綜合實力,這六個字慢慢退出了歷史舞台。
從1954年的6所到1959年的20所,從1960年的64所到1964年的69所,從1978年的88所到1981年的99所。短短28時間,全國重點大學的範圍不斷擴大,它們當中的多數都入選了此後的211工程。
接下來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全國重點大學是如何從少變多的?期間又經歷了哪些曲曲折折?
一、1954年的6所
在1954年的12月,教育部出台了《關於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範圍的決議》,並且指定6所高校為全國性重點大學。這6所大學此後全部入選了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大學。它們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
前四所大學不需多做解釋,後兩所大學還要簡單説明。北京農業大學在1995年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組建了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在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北京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二、1959年的20所
在1959年的3月,《關於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下發,指定了16所全國重點大學,此後又追加了4所。
這16所院校,在1954年6所院校的基礎之上新增了天津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工業學院、北京航空學院、上海第一醫學院、共10所院校。
前7所院校的校名到現在依然存在,後3所需要簡單説明一下。北京工業學院在1988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在1988年更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在1985年更名為上海醫科大學,並在2000年併入復旦大學,成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此後在之前16所院校的基礎上,又增補了四所院校,他們分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這四所院校都值得説上幾句。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因為在哈爾濱辦學。所以又名“哈軍工”。雖然這所學校已經不復存在,但現在國內眾多頂尖大學身上,都有哈軍工的影子。哈爾濱工程大學繼承了哈軍工的校園,國防科技大學沿襲了哈軍工的眾多專業,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和裝甲兵工程學院的身上,都流淌着哈軍工的血液。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學院,是中國最早的兩所國防工業重點軍校之一(另一所就是哈軍工)。它在1966年更名為西北電訊工程學院,1988年再次更名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此校名沿用至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的校名至今依然存在。但在2017年的軍改中,它其實已經更名為空軍軍醫大學,只是對外依然保留第四軍醫大學的校名。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就是現在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它曾經使用過中國協和醫學院、中國醫科大學、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等校名。2006年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
三、60年代的64所和69所
在1960年的10月,有64所大學被指定為全國重點大學。由於數量比較多。大學也被分為10類,分別是綜合性大學、工科院校、師範大學、農林院校、醫藥院校、外語學院、政法和財經學院、體育學院、藝術學院、軍校。
2所師範大學前面已經提過,分別是北京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3所軍校也已經提過,分別是軍事工程學院、通信兵學院和第四軍醫大學。
綜合性大學方面,除了已經提到過的北大、人大、復旦、天大,又新增了9所院校,分別是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和山東海洋學院。這9所大學中的前8所,校名依然保留至今。山東海洋學院在1988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又在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工科院校是入選數量最多的,達到了32所,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學院這7所大學,都已經在前面提到過。咱們聊聊分佈在13個省級行政區的其他的25所學校。
北京(7所):北京石油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郵電學院(北京郵電大學)、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礦業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鐵道學院(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學院(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的這七所院校在日後全部都成為211工程大學,也全部都有學科入選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從數量上來看,北京的高層次院校數量從很久以前就已經與全國其他地區拉開了明顯的差距。
上海(3所):同濟大學、華東紡織工學院(東華大學)、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此後成為985工程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大學,其他兩所大學都入圍了211工程。
遼寧(3所):東北工學院(東北大學)、大連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運學院(大連海事大學)。前兩所成為了985工程大學,後一所成為了211工程大學。
江蘇(2所):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華東水利學院(河海大學)。前一所成為了985工程大學,後一所入選211工程。
四川(2所):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唐山鐵道學院(1964年遷往四川峨眉,此後更名西南交通大學)。前者入選了985,後者入選了211。
湖北(2所):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學院(併入武漢大學)。兩所大學算是都入選了985工程。
長沙的中南礦冶學院,此後與湖南醫科大學和長沙鐵道學院合併,成為了985工程大學——中南大學。廣東的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重慶的重慶大學、陝西的西北工業大學、吉林的吉林工業大學(併入吉林大學)也都入選了985工程大學。安徽的合肥工業大學入選了211工程。
農林類方面,除了前面提過的北京農業大學之外,還增加了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後來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也成為了中國農業大學的一部分)和北京林業大學。
醫藥院校方面,除了前面提到過的北京醫學院、上海第一醫學院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又增加了北京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中山醫學院(後併入中山大學,成為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
財經和政法院校方面,北京對外貿易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和國際關係學院(1955年建校時校名是外交學院,1958年更名國際關係學院,此後在1961年恢復了外交學院的校名)紛紛入選。
北京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分別作為外語院校、體育院校和藝術院校的代表入選。
以上是1960年入選的64所全國重點大學。此後在1963年又增補了4所,1964年再增補1所。1963年增補的,是上海外國語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南京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1964年增補的這一所,是國際關係學院(源自外交學院,後獨立辦學)。
至此,全國重點大學變成了69所。
四、70年代、80年代的88所和99所
1978年,全國重點大學成為88所。名單中首次列出了大學的主管單位。儘管此後大學的隸屬關係還有過多次調整。但從這時候開始,部屬大學、省屬大學就正式成為了大學重要的“身份標籤”之一。
在這份名單中,有29個新出現的名字。他們當中的7所大學在此後入選了985或者成為985大學的一部分,12所大學在此後入選了211,或成為211大學的一部分;9所大學至今仍然是四非,1所大學雖然是雙非,但入選了雙一流。
第一類是: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老八校之一,後併入重慶大學)、長春地質學院(後併入吉林大學)、武漢測繪學院(後併入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四川醫學院(後併入四川大學)、中央民族學院(中央民族大學)、長沙工學院(國防科技大學)。
第二類是:雲南大學、西北大學、新疆大學、內蒙古大學、南京航空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東工程學院(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河北電力學院(華北電力大學)、華東石油學院(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四川礦業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後併入武漢理工大學)、武漢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第三類是:湘潭大學、大慶石油學院(東北石油大學)、阜新煤礦學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燕山大學)、鎮江農業機械學院(江蘇大學)、西北輕工業學院(陝西科技大學)、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大寨農學院(山西農業大學的一部分)、西南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
第四類是:南京氣象學院(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1978年到1981年之間,又有10個新面孔出現在全國重點建設大學的名單中。他們是:
3所成為985: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後併入四川大學)、西北農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上海第二醫學院(後併入上海交通大學)。
2所成為211:西南農學院(西南大學)、華中農學院(華中農業大學)。
5所至今是四非:北京語言學院(北京語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瀋陽農學院(瀋陽農業大學)、華南農學院(華南農業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石家莊鐵道大學)。
至此,全國重點大學增加到了99所。此後,院校評價的接力棒,就由“全國重點大學”交到了“211”工程的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