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業”需要個性化服務提速

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突破900萬人,“最難畢業季”再次成為社會各界和各大媒體關注的熱點。與難就業現象相對應的卻是相當數量畢業生的“慢就業”現象,難與慢相對矛盾的情況在“00後”乃至“95後”畢業生中表現得愈發明顯,這給高校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帶來了新挑戰和思考。

“慢就業”是高校畢業生延緩就業的新現象,主要指畢業生既不找工作就業,也不繼續求學深造,而是選擇以暫時遊學遊歷、多次復考、臨時兼職或待業等各種方式在相對較長的時期內沒有正式或穩定的工作。做好“慢就業”羣體學生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要從其不同的擇業動機和行為能力着手,堅持個性化指導與服務,做到因事而化、精準施策。

在積極擇業的視角下,部分“慢就業”學生就業目標堅定,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例如堅持進入特定公司就業或前往特定城市就業,不達目標不罷休。此類“慢就業”羣體在判斷、收集、對比就業信息方面的要求往往比普通羣體要高,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可在端正學生擇業價值觀上下功夫,引導學生先就業再擇業,在實際工作中提升能力來追求更高就業目標,避免一味地尋找和等待。特別是針對一些好高騖遠的學生,學校可邀請往屆優秀校友現身説法,引導學生將個人職業目標和家國發展大勢結合起來,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行業、崗位發光發熱、貢獻力量。

從自立自強的層面來看,部分“慢就業”學生因家庭經濟條件殷實、父母過度溺愛、個人四處遊歷等原因而不急於就業。對此,學校可在教育學生自立自強、杜絕“啃老”上下功夫。當然,學生就業價值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貫穿於大學期間的教育教學全過程,高校可通過做好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開設就業指導“金課”,開展系統性職業規劃教育等措施,來引導學生在提升知識儲備、個人素養和競爭能力的同時,培養幹事創業的事業心和接續奮鬥的價值觀。

還有一部分“慢就業”學生在臨近畢業時,因其個人主觀因素而逃避進入社會,牴觸就業,忽略個人所承擔的家庭義務與社會責任。對此,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可通過教師談話引導、家校聯動推進、朋輩幫扶帶動等措施轉變學生的消極心態;可分析不同專業、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學生的就業崗位偏好和崗位需求,“一人一策”精準推送就業信息,提高學生就業成功率和崗位勝任力。

當然,也有一些“慢就業”學生是因為備受打擊而氣餒,例如受多次求職失利的打擊而放棄就業,或者受到多次復考失敗的影響而暫緩就業等。對此,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可主動與就業單位對接,瞭解單位對專業知識和學生素質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參加就業技能提升、專業知識學習等點對點培訓,以此來提升就業競爭力;也可組織學生進行日常練習和考前模擬等,以此來提升考試成功率。

在當前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擁有升學、待業、就業等多重選擇的背景下,“慢就業”現象在畢業生中廣泛存在且快速增長。針對不同原因的“慢就業”學生開展個性化的指導與服務,需要社會、高校、家庭和大學生的共同努力。社會需要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和就業環境,高校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價值引領和能力指導,家庭則需要積極配合社會和學校構建良好有效的就業聯動機制,以此多方協調,充分激發“慢就業”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作者 薛建航 系西安科技大學通信學院黨委副書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7 字。

轉載請註明: “慢就業”需要個性化服務提速 - 楠木軒